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科学差异化教学

试析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科学差异化教学

作 者:邱 军 (重庆市潼南区文星小学校, 重庆 402660)

 摘   要:信息技术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新的工具,同时也是助力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可以直观的展示教学重难点,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能够帮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解决因学生个体差异所造成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教学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差异化教学。本文笔者就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差异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
1、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创造性设计,为实现差异化教学奠定基础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发散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并且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所有学生对学习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后,我们再进行教学分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这是差异化教学的前提。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操作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 
  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怎样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是摆在每个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实验中,根据不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操作能力进行分层实验,可以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例如:在《点亮小灯泡》这一课的实验中,我在学生进行简单连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现男孩子对实验的兴趣、操作能力比女孩子强,所以,在点亮更多的灯泡的实验中,我将胆大、心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男孩子分成A层,胆大、心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女孩子和剩余的男孩子分成B层,剩余的女孩子分成C层,进行点亮更多的小灯泡的实验。实验交流汇报的顺序是:C层、B层、A层,在汇报实验探究过程中,层层递进。C层的同学听了B层、A层同学的汇报,找出了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分层递进,实现小学科学的差异化教学。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资源,深化学生探究的差异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在教学《环境与我们》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当然,这一过程我们就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由选择自己所想要完成的目标,尽可能鼓励低层次学生去尝试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探究目标。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环境与我们》这一单元知识后,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4、运用网络技术,拓展学生视野,实现课后学习的差异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我国大多数学校都为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越来越多的小学有了自己的网站,有些学校的内网上也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科技活动内容,有的知识甚至是专门为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作为科学老师,利用学校里的电子教室指导学生上网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也可以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运用电子设备浏览相关的学习信息,学习空间有所拓展,学习内容也变得灵活,这正是差异化教学的根本所在。 
  当然利用多媒体也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没有办法去观察的现象,诸如濒临灭绝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及繁衍、地球的构造和宇宙的空间等等,又如关于植物的生长及繁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一株植物的生长及繁衍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解。简言之即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整颗地球,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有关宇宙空间的一系列知识,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拓展小学生的视野,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带来的优势。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特征来进行设计,这是差异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切忌千篇一律,形式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一蹴而就,以上也仅是笔者个人的经验之谈,更多的关于信息技术如何助力与小学科学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进行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 赵敏.学周刊. 2014(18).
[2]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数课”教学模式[J]. 雍安丽.教育科学论坛.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