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析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
作 者:刘晓佳
(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2660)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美术手工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手工课的重要性入手,探析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供有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
1、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价值
1.1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手工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图片教学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讨论探究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后获得知识的快乐,从学生那里得到本来想要传授的知识(如:房子的制作步骤,粘贴、设计图案、镶嵌),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教师是‘主持人’,是‘沟通者’”的课程改革新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与发展要求。
1.2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欣赏房子漂亮精美的造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房子造型并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1.3有利于协调合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低年级的手工课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可充分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
2、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策略
2.1感知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是一本活教材,要让孩子多联系生活,寻找、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因此,我常常让学生感知生活,发现生活的废旧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去思考适合用来制作什么,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想象随之迸发。
例如:在教学《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时,课前,可以让孩子到路边看一看,汽车的外形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什么颜色等,再到身边找一找,哪些材料的外形和汽车的外形很接近?哪些材料适合制作汽车的零件?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方方的纸盒适合制作货车的身体,有的同学说圆形的易拉罐适合做灌装车的身体,有的同学觉得几个牙膏盒连起来有点像火车的身体,有的说药瓶的盖子适合做轮子……看,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把看到的事物和废旧材料的形状相联系。当然,同一件废旧材料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就会产生激烈的讨论,这样经过实践而得到的结论,我想他们肯定记忆深刻。
2.2延伸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变废为宝》一课时,学生对用废旧瓶子制作头像意犹未尽,教师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延伸课堂,组织一次《沙瓶画》创作,让学生在制作泥条头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造型的旧瓶子、细沙及水粉颜料制作沙瓶画,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提高综合审美能力。
“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课堂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除了手工课可以进行课堂延伸外,还可以在传统的绘画课中添加制作的新内容,传统绘画课的延伸课也可以用制作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教《娃娃的家》一课时,可以以学生的玩具为导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洋娃娃吗?她有自己的家吗?你想不想给她布置一个漂亮的家呢?请大家回去动手做一做,自己给娃娃设计一个家好吗?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娃娃除了可以绘画以外,还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组织一堂别开生面的娃娃服装设计课,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再创造,让学生在尝试中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3分组交流,共同完成作品
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有主动权,可以自主安排手工制作活动,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飘来飘去的小岛》时,我将学生每4人围成一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构思,分工画稿、选材、切割、组合、粘贴,制作出不同风格的小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通过听、学、看、做、说,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4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所有收工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之外,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时间。有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作品,可能是一节课的时间无法完成的,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老师要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
3、启示
总之,小学生具有活波、好动的天性,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并在大脑深处孕育着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之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从而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 24) .
[2] 钟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11) .
[3] 周 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