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作 者:胡大力 (吉林省德惠市郭家镇向阳中学,吉林 德惠 130314)

 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深度落实素质教育,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在课堂上要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师已然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作为了自己教学的追求,而传统背景下那种“贝多芬填鸭式”教学也将与我们的课堂渐行渐远。但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也是我们一直探寻的话题。笔者以为我们必须正确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从而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此展开论述。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我们教学者多年,那种“教书匠”的思想不应该成为今天继续束缚我们的因素,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困局中走出来,应该思考如何去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学生的终身学习观,从而让学习成为一件能够让学生终身获益的事情,而不是应付眼下的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保障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俯瞰学生;其次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差异,尽可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最后就是我们需要研究了解学生,教学既然已经不再是“灌输知识”了,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塑课堂教学。在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能够知道学生的起点、缺点、问题,同时也能知道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更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成为适应学生发展的形式。
2、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转变为多样化教学形式
新课改强调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培养懂学习的人。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然单一的教学方法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我们必须要为学生构建多样化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教学中收获不同的知识,习得不同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最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形式,在合作中,学生懂得了如何互帮互助,如何共同进步。又比如时下更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是我,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我们可以先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带着小说三要素这一关键点去自主阅读,思考问题。然后,当学生初步阅读完后,我们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难度比较一般的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互相讨论的方式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在自读,思索后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如:酒店里的人可以分成哪几类?他们是怎样捉弄、奚落孔乙己的?课文写不同阶级的人都嘲讽孔乙己说明了什么?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后,酒客、掌柜的反应如何?学生的提问不仅说明了他们已在很大程度上读懂了作者作品,而且清晰地勾勒了作品的重点,凸现了教与学的连接点。
由此亦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可以带着问题探究学习,最好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探究学习,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的“质疑”到“释疑”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单一“讲授式”教学,学生从课堂的配角转变为了主角,从演员也可以提升为导演,更有利于培养学的学习能力。
3、实现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设计实现生活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带领学生亲身感触、感悟文本与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既可满足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又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更深层次的生活感悟,从而“学习中感悟生活,生活中获得知识”。
如,我们在教学朱自清先生《春》这篇文章时,就完全可以构建一个生活化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一段“春”的视频,展现春天百花齐放、百鸟齐鸣、一片绿意和生机盎然......看完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之后,再带领着学生一起去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找一找春的特点,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和我们生活的春天有何不同,有何一样,思考为什么?并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你们真的用心观察了吗?美不仅在朱自清的笔下,也就在我们身边。不仅构筑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要全面贯彻和落实这一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努力。当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远不止这几点,我仅是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谈论谈自己的感想,仅做抛砖引玉之用,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丁桂霞.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有效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6).
[2]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2012.6. 
[3]江俊斌.浅谈如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