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索

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索

作 者:陈宗秀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平坦小学 641108)

 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学者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要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实践者;要从传统的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要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同时新课改也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教学不应该仅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换言之即是,我们应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改善落后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笔者做出了如下尝试: 
  一、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舒缓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更容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更好的掌握与理解语文知识内容。同时,在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友好互动,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要想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答的方式来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如在第三段中“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也是一只小动物,被小苍耳挂在了皮毛上,你会帮小苍耳选择哪里作为他的新家呢?”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并且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勇于回答,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鼓励与表扬,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二、凸显学习主体,张扬个性风采,让学生带着乐趣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结果学生读书的兴趣都很浓厚,我对他们的表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得到了自信,听课更加全神贯注了,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  
三、导入故事,提升教学趣味性 
  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天性活泼而好动,对于故事性的材料有着更大的兴趣。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他们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对此,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上面去。在故事式的教学中,有两点是必须加以注意的:首先,要尽可能地将故事内容和教学本身结合起来,而不能使得这两者之间油水分离,甚至有故事冲淡教学内容,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比如在《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有利地方,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配以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穿插其中,使得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课。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编故事的形式,让同学们体会乌鸦的智慧,从中受到活用知识的教育。其次,故事本身的讲述要控制好节奏。这就是说,故事的穿插,要起到提升学生兴趣,学好相关知识的作用。不能因为故事的穿插,而使得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故事会。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兴趣发展 
  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体验,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工整、漂亮,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充分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诚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结语
一言蔽之,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围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提升,借助于各种手段,尽可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甚至是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的基础上,让他们从乐于学习到善于学习,使得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5-87. 
[2] 王冬阳.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成功(教育),2013,(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