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杨 虹 (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前进小学 551605)

  近些年来,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风起云涌,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引导求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像、创造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引导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要求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从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老军需处长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气氛,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恪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什么问题自己一言九鼎,毋庸置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语”也不敢言,对教师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师生感情没有机会沟通,日渐疏远。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但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太阳》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课件:我“根据”课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运用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四、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人常说“贪多嚼不烂”,如果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就形不成教学重点,难点也难于解决。所以从一篇课文的内容中,要舍弃零碎的、不明显的、易理解的、非重点的,应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力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广、活、透的训练。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要进行精心加工处理,要精心预设,知识结构要严谨,课堂上讲解要精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精粹的信息。根据教学信息论的观点,要把教学内容浓缩成一点,再围绕这一点展开,有效地排除课堂中无用信息的干扰,让学生能充分接受本质性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传输的质量。 
        例如《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难懂,教师就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解词句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写作上,通过让学生学习大花猫的“古怪”及小花猫的“淘气”与“可爱”习性后,指定学生要能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动物的特点及可爱之处。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抓住重点目标进行训练,为习作打好了基础。 
       五、要深入钻研文本
       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从深度、广度等多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方能浅出。
        比如我在教学《白杨》(人教版第十册)一课前,读到下面的句子:“白杨从来就我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不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从表面上理解: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表现了白杨树的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但通过自己的反复研读,我深层次体会到了句子的意思: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和白杨树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这正是人与树的神似之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这句是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爸爸的那种豪情壮志……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