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导学生阅读,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 者:汪春莲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先进完全小学,安徽 芜湖 241300)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喜欢学习阅读知识,最终爱上阅读,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收获,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管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过程中都需要进行阅读,阅读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非常的薄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教师从自身做起,提高语文素养与技能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阅读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学习面,锻炼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促进自己阅读素养不断的得到提高。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师如此认真的学习知识,自己也会专心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积累教学经验。其次,教师在给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教学之前,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自己要做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能够创新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教学的技能。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小蝌蚪之所以会认错妈妈,是因为它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还有的学生会说"青蛙的本领可大啦,我们要保护青蛙"。一般低年级的阅读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只要能够会读,加上教师的引导就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方式灵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结合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不理解,或者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自己课前设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需要。在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某一篇阅读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阅读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植物妈妈有办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蒲公英、豌豆、苍耳的不同特点,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使其自然而然的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的时候之所以学习效果比较差,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没有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知识,同时也需要教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看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够读懂文章。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自行的进行阅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
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找春天》阅读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会读全文,针对阅读文章中的生字,自己要动手解决。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表达意思,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采用针对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的素养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知识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阅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主人翁的精神。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型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比较针对性的措施来激发与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得到发展。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奇心往往比较强,能够接受教师对于他们教授的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最终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运用阅读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去年的树》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阅读篇幅的加大和阅读问题的加深,需要根据阅读的特点,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解决相应的问题,然后还需要积累自己的阅读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结语
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核心素养,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阅读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文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7):94-95.
[2]高月钦.基于核心素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73):51.
[3]王钰清.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交际,2018,(14):154-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