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满满的收获

满满的收获

作 者:杜秀娟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南海小学 256600)

 一、上完课后

曾经以为每节课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每次上完课后都很坦然:我努力了,结果不重要。这似乎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屡试不爽,尤其是在公开课之后。可是今天在开发区一中四年级三班上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和昨天在我们学校四年级一班上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却让我不能释怀。
扪心自问,我努力了吗?好像是努力准备了一节课,努力准备的是我怎么上,怎样“挖坑”让孩子们跳。让我不能释怀的不是孩子们不跳,而是孩子们为什么要跳?细想一下,让孩子们跳是为什么?我连这个班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都没弄清楚,就把自己努力准备的“坑”呈现给他们。那就像还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却领着他们出发一样,一定是状况百出。了解他们,研究他们,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
其次是我想在课堂上呈现什么,目标明确吗?用绘本做载体,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写话等语文能力。可到了课堂上,为什么像“麦霸”一样,一个人主宰话语权呢?平时自己的课堂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像个“传教士”一样喋喋不休。似乎他们什么都不懂,只有我是对的。今天为什么会讲25分钟之多,那么浅显、简单的故事情节,硬生生地被我拉长了25分钟,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反思一下,是什么让我这么“放肆”?是孩子们的热情吗?似乎不是。应该是喜欢那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吧!这太可怕了!我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吗?怎能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我呢?霸占着课堂话语权,不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将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舞。怎么可以?
是不是自己哪根神经不对,才会这样想。我以前不都这样上的吗?我也想是偶尔发神经,过后就不再纠结了。可惜不是。虽然纠结,却还有点庆幸,心没有麻木。以后不能这么干了。少说点,少说点,再少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放弃“霸主地位”,寻找被学生需要的感觉。想想都很美。
改变会很痛,但只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课堂,怎样才适合学生,痛完之后一定会迎来崭新的黎明。《向着明亮那方》,心中有那方,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多么艰辛,心里总是明亮的、温柔的。
二、看完课堂录像之后
接收完刘老师传给我的课堂录像后,没敢接着打开,总有种“惨不忍睹”的感觉。其实一直不喜欢这种被审视的感觉,曾经有一次远程研修,需要录像,还得整理课堂实录;今年的国培研修里,也录了一段10分钟的视频,都是被任务所“迫”的。完成任务后,视频再也没有打开过。
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课堂录像。因为是周末,儿子听见声音后过来一起看。本意不想让他看的,多次驱赶,不走。便问:“这有什么好看的?”儿子笑眯眯地说:“你上得还挺好嘞!”我反问:“真的吗?”“嗯,这样上课挺有意思的。”就这样,居然平静地看完了40分钟的课堂录像。看完后对儿子说:“给提点意见呗!”
“课堂上纪律控制得不好,整个课堂太活泼。只有集体,没有个人创作。”
意见挺好,就连二年级的孩子都看得出来后面的“集体智慧”环节处理得不好!是啊,干嘛不把这个不适合学生的环节拿掉,直接进入个人创作呢?那样的话,学生们不仅能安静地写完,还有时间展示呢!仅仅是因为课前准备这样一个环节了,就按部就班地做。实际上还是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太拘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了。
其次是课堂上话太多。再次站在讲台上时,从少说做起。应该不难, 平时话不多,课堂上为什么刹不住车呢?是对学生的不信任,盲目地“个人崇拜”。把时间留给学生,让自己解放出来做顾问。
三、此次活动收获
刘老师把此次活动定名为“滨州经济开发区第八届随笔化写作教学研讨会暨《影像阅读课程开发及应用研究》课题开题会议”。活动在刘老师的学习体会《不负我心,慧心不远》中落下帷幕。感觉刘老师在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正像他在学习体会中说的“要有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让目标清晰可见。”我想刘老师的目标一定是清晰可见的,并像那只“犟龟”一样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羡慕、敬畏!想想自己,好像也像一只“犟龟”一样不停地行走,却不知道目标在哪里,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方向。
有时候乏了、倦了,停下来歇歇,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提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甚是向往。可什么是幸福,什么叫完整,目标还是不明确。就这样又被裹挟着走在了新教育实验的路上。刘老师提到魏智渊老师来滨州做报告时说新教育的话,其实那天我也在现场,听完后还写过这样的体会——难怪魏老师对“新教育是什么”嗤之以鼻,原来新教育不过是一个说法而已,只要真正理解了新教育的内涵,叫不叫新教育不重要,师生觉得幸福就可以了。新教育不应当是千人一面,用同样的模式“缔造完美教室”、“构建理想课堂”,……而是千人千面,在新教育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的风采!念及此,真的感谢魏老师,没有教我们怎么做新教育,而是教我们怎么做人。
不管叫什么,教育还是教育,虽然名字不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教育人的,就要为人的发展负责。有时候想想,教育真的是挺纯粹的一件事情,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用的都是好的。“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这是怎样的勇气和心胸啊!想想自己,被这体制的评判搞得忙忙碌碌,有时甚至忙到无法上课,真的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一次活动,让我有了满满的收获。带着满满的思索,踏上明天的讲台。
作者简介
杜秀娟(1980-08),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南海小学,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