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涵括三个方面,即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这三点均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相辅相成,为学校通往文化建设搭建了稳固的桥梁。本文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问题的解决对策四个方面,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 师生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21世纪素质教育普及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从内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分别对此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想实现校园各种文化的建设,必须先将物质文化贯彻好。物质文化作为精神文化实现的重要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硬件条件,才能让校园文化的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引导着其他活动有序进行。其中包含了被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等。综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及学习状态,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教风、学风和学生的行为习惯上面。
第三,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制度文化在整改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警官”角色,时刻约束着全体师生的行为举动。在一系列校园规章制度、科研管理等活动的保障下,学校才能得以正常地运行。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学校历史的延续不够重视。一个校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反应该校文化底蕴的部分。而目前大部分小学校园都较为提倡发展自身特色,将自己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色融入文化建设中,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对学校历史文化的延续。
第二,对校园活动的内容不够重视。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师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是学校最常用的手段。而在开展校园活动的同时,很多学校往往过于重视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实质内容,导致形式丰富而内容空洞。
第三,教学理念与时代脱轨。各校园为相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教学理念,对各校教学理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均墨守成规地使用较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忽略了与时代的接轨性,导致教学理念仅仅成为空洞的口号,而缺乏应用实践。
最后,师生态度功利化。随着学生的学业及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形成了一种局面,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测验而学习,教师为了通过评估考核而教学,完全失去了学习和教学的意义,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功利化入侵小学校园氛围。
三、剖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管理者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园历史文化灌输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理应为学习营造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而现状则是校长普篇任职时间较短,导致管理者自身对校园历史文化了解不透彻,更难以将历史文化带入学生群体当中。往往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现任校长风风火火大干一场抓校园建设,新任校长再从头开始。
(二)校园活动缺少创新
把校园建设做好的重要途径是抓住其核心意义开展活动。而当今小学校园中通常使用多种硬性制度规定活动,缺乏对学生想法和个人兴趣的关怀,而是硬性地将活动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参与性不高。
(三)教学理念工具化,注重实用性
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学校的教学方式,一个好的教学理念可以造就一个好的校园文化。而现有的教学理念过于重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竞争关系,时刻保持警惕状态面对竞争,从而忽略了学习真正的意义。
(四)校园教学专政化
现有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学生迎合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将学生的个人兴趣考虑到教学课堂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这种复制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一)为校园文化建设寻求长远发展
时代时刻在进步,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要跟上步伐,必须通过校园管理层推动学校不断地前进,让全体师生目光更加长远,着眼于未来,将更多创新的方案融入现有的教学方式中,使师生群体感受到这股强大的推动力并与之一同前进。
(二)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环境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师生的理念有所影响。为学生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给师生提供团体活动的场所,并开设相关的实验室与课程。
(三)提倡人性化管理制度
摒弃专政管理模式,让师生共同参入管理行列,集思广益,将更多更好的管理理念融入规章制度中。在班级管理中也不例外,由师生共同完成班规制定,策划班级长期发展目标。注重奖励机制,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管理队伍,为校园管理制度贴上人性化的标志。
(四) 倡导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指的是同级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和谐校园,能使学校群体之间形成较好的互动,并可增强其团队意识,使校园文化得到本质的改善。学校可通过各种活动或仪式来强化各人员之间的团结互动意识。
五、结语
学校肩负着培养未来希望的重任,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价值观的建立提供有利的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季萍.学校组织文化的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4(7).
[2]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习组织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3]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