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 者:董 亚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董镇南董小学 050000)
大
中
小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阶段,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的教育对小学生有着启蒙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 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读”字,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吃透新 课程理念,紧紧抓住学生特点,从阅读教学出发,更加关注学生文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即使在阅读的 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只有具有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要想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情感,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来,使 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关注,做到心无旁骛,集中精神。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信 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创造听觉、视觉等方面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巧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门户。要想激发小学生的阅读 兴趣,可以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 读能力。所以,我在教学生课文,会适时地讲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童话、神话、寓言故事 等,这会使学生在浅显动人的故事中无意识地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体验。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如果单纯的要求学生阅读,可能不会受到实效。通过一系列的“讲故事大赛”“手抄报”“诗 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做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 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学 习《走进丽江》一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阅读中去理解、去感 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玉龙雪山的句子,然后再根据这些句子的描述,画出 一幅玉龙雪山的画,最后进行展示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较为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快速的掌握其中的词句。
2.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中,老师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 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 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 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 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 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对学习积累重要性的精彩写照。所以,要想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在加强学生阅读积累时应注意把握好三 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读“好”书。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将书中精彩的段落、词句摘 抄下来,一本书读完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读书后的所感所想一并记录 下来。三是进行读书交流。在班级每星期的读书课上,要求学生们踊跃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读 书体会互相交流,同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已读过的认为是优秀的书籍,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 读书氛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老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 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