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作 者:陈爱兵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00)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建构模型的知识,对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环节的展开有着较高的要求。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对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学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概括或者描述。当今社会中数学模式应用的非常广泛,建立数学模式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建模思想,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思想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把实际问题向抽象模型转换,进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钻研学习,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扩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建模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给学生精心选择适宜的问题,并创设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兴趣。如在进行平均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建构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创设问题情境。我在教学时创设了组织学生进行套圈游戏时的情景,把四名男生分为一组,五名女生组成另一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套圈游戏,让学生比较哪一组套圈的数量最多,哪组的水平最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提出比较每组的总分,有的提出比较各组中的最好成绩,但这些都不是最佳的方法,于是催生了平均数的概念,产生了构建平均数的数学模型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兴趣。再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个同学走着上学的情境,给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情境,同时、相遇及相向,可以把曲线段假设为线段,给学生构建相遇类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和同学上学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归纳出相遇的计算公式:路程等于两人的速度和乘以时间。在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索明确数学的逻辑推演体系的建立过程。
2.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建模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给学生编制生活化的习题和作业,以强化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去解决遇到问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如在完成周长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为教师选择上班路线的习题。在讲完长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学校操场修建的习题。在讲完统计和可能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制两个学生玩五子棋抛骰子决定谁先走第一步的习题,让学生帮助他们选择什么样的骰子,引导学生论证正方体骰子的公平性与可能事件概率间的关系。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提升他们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习题,把习题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变式,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开放性。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看电影的活动方案,如一个班级有42名学生,每张电影片的价格是8元,如果团购50元一张可以让10个人进去,请问如何购票比较合算。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合作讨论分析得出方案。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每组所提出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最佳的方案。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和眼睛对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学会用自己学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构建和形成新的模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列客车司机以72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的情景,客车司机发现对面开来了一列货车,这列货车用了8秒在他身边驶过,问客车司机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对与此相关的习题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让学生应用已知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结语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在教学时给学生精心设计情境,把具体的问题数学化、抽象化,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归纳,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费礼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4):42-43.
[2]高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7):127-127. 
[3]姜月.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16.
[4]周德宝.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2):140-141.
[5]贾凡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J].小学时代:教师,20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