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 者:李春花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多卡中心小学 860500)
大
中
小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对数学语言的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是语言形成的基础,而说和写是一种表达,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这几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作为执教者,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从这几点如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更有利于学好数学。下面笔者就尝试着总结了几点自己关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方法。
1、利用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想听
多媒体可以集声、光、色、动于一体,能根据教学需求把教学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快慢、整散、虚实、动静之间的转换,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能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繁杂的过程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理解,萌生强烈的说话欲望,更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如在《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单凭课本中简单的图文介绍,学生难以发挥空间想像力进行正确理解。于是,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我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了“圆柱体转换成长方体”这个抽象复杂的过程,把“新知”转化为“已知”。学生很快就找准了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积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因此,圆柱的体积就可仿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推算)。然后再次小组操作学具,让学生进一步看清楚、想明白、理透彻、说准确,理解到“形状”变而“体积”没变。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渗透了重要的转化思想与方法,使观察、思维、操作和语言表达有效地融为一体,收到了实效。
2、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敢说
由于个性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具体影响,有的学生胆怯害羞,欲言又止的唯恐讲错;有的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条理不清,语言不完整规范;有的学生则干脆站立低头不语。这便是课堂教学中让师者最为头疼的现状。于此,需要我们要多亲近学生,尽可能地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培养兴趣,消除懒说的内在情绪和怕说的心理障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小着手、从易入手,抓住细节,精心挖掘,科学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的训练机会。哪怕是一次很平常的简易答问,或者很普通的简短对话,甚至是一次比较流畅的照本宣科,老师也要用期盼的心及时评价鼓励。让学生拥有安全感,从内心深处萌生表达的勇气,产生积极表达的兴趣,有一定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敢说的信心,养成敢说的习惯。
3、实施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会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一共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读懂了知识,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4、发挥教师语言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会表达
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的导师。由此可见,教师引导语的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的航标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那么必定会由会听、会读转变到会说、会写。
结束语
古人云:“言为心声。”小学数学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是要表达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准确、严谨、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说数学,并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真正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瑞德.从现代教学理论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2]屈建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