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作 者:蔚 静
(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1112)
大
中
小
摘 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础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幼儿获得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共同发展。这是由于在游戏中幼儿能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同时,在游戏中通过与伙伴的交往、合作,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观察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游戏活动;应用
1、目前幼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不集中、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2)多数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只是程序化地将教育内容教给幼儿,导致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3)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4)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幼儿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幼儿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
2、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活动游戏化可以展现幼儿的个性,突出幼儿的优势和特点,并在活动中大胆地释放自我。但游戏与教育活动又相互矛盾,游戏能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接受,但游戏又会很容易让教育活动变得混乱,难以控制秩序。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适度性
教育活动过程中,在幼儿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达到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活动游戏化的“度”。在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完成教育活动目标的前提下,要将教育活动时的秩序把握在教师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不要将幼儿大胆地放手,然而却收不回来,教师能够收放自如的地组织教育活动,才是教育的佳境。
2.2 目标性
教育活动游戏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任何一种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育活动内容服务的,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其目的在于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育活动任务。
2.3 智力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促进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学会独立思考,在设计游戏时应考虑幼儿智力的发展。
2.4 科学性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游戏在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游戏的设计要合理、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教师应不断收集、筛选、改造游戏,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潜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3、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3.1 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特点
每个幼儿都喜欢游戏,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事务所分散,用心设计游戏内容才能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在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基础上,设置趣味性强,可参与度高的游戏。这样不仅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的体验,形成幼儿独到的认知,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空间、时间概念问题简单化、趣味化。比如,认识水果,可以让幼儿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带上喜欢的水果向小朋友们推销介绍。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也拓宽了知识面,并且凸显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同样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这样就在游戏中理解并学习了新的知识。还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边做游戏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还有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游戏“我是小小折叠家”可以将“折叠衣服”的方法融入儿歌之中,让幼儿跟着边唱边学,如“小宝宝,左抱抱,右抱抱,弯弯腰,点点头,一件衣服就折叠好”。这样一举两得,幼儿不但学会了游戏,而且衣服也会叠了。
3.2 创新游戏教育内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深入认识到了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游戏内容陈旧、游戏方式落后,仍然影响了最终的教育效果。幼儿反反复复能玩的仿佛就只有“丢手帕”“老鹰抓小鸡”“木头人”这样的游戏,游戏内容不够新颖。教师应当学会“老调新弹”,对幼儿游戏内容进行创意改编,赋予陈旧游戏活动全新的生命力,这样才更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
“木头人”是非常经典的游戏,然而由于参加过太多次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难免对此感到枯燥乏味。为了重新激发幼儿参与这项游戏活动的兴趣,我首先对游戏口令进行了调整,将传统的“一二三,木头人”这个口令改为“老狼老狼几点了”,而游戏规则也变为“小羊”回答几点就往前走几步,直到“小羊”碰到“老狼”游戏结束,反之,老狼获胜。这样稍作调整之后,幼儿马上又有了兴趣。“木头人”这个游戏慢慢过渡到了“狼来了”,幼儿非常轻松地就接受了新的游戏,效果跟之前一样好。
3.3 户外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幼儿通过户外体育游戏可以保持心情愉快,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情趣的运动。如带幼儿开展解放军、过独木桥等一些游戏,在运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性格。教师在让幼儿做体育游戏时还要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让幼儿形成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把幼儿分成若干组,并让幼儿进行具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如合作游戏等,教师及时表扬取得胜利的小组,并且多次分组,让大部分幼儿都有取得胜利的机会。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让幼儿能够自主地选择参加体育游戏,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多种多样的运动器具,如平衡板、按摩球、网球、皮球等等,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器具,进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游戏中保持良好的情绪。
4、结语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幼儿心理特点的分析,使得幼儿逐渐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常识知识。此时,为了突出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应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实施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在幼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把游戏教学法贯穿到整个课堂,就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并让幼儿在课堂游戏情景中发散思维,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自身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J].才智,2015,40(32):113.
[2]邹凤香.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