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 者:陈 宁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大庆小学,广西 贺州 542806)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能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生活当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指引学生探索数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意义;运用
前言
学习源于生活实践,教师只有从生活中不断的吸收经验,充分与数学课堂进行结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而如何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发。本文就具体实行措施展开讨论,提出个人意见。
一、创设生活情境的好处
1.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
生活情境的创设,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面不太成熟,对一些知识也不能更好的理解,为了帮助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教育者就引入了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将生活化的事例与学习结合起来,也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既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又促进了对知识的吸收应用,实现了课堂的良好教学效果。
2.有助于开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个良好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当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生活情境运用于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同学们通过生活当中的所见来进行生活与知识的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想像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情境导入,强化知识理解
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合理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理解能力。由于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也可以将这种教学方法适当的运用到现实教学当中,将课堂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情境导入法,给学生设置合理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当中的知识来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学生们可能对“角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同学们有见过三角形的物体吗?谁能来举个例子”,“积木拼图、三角尺”,“那你们知道它们都有度数吗?我们又是如何来测量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好不好?”“好”。类似于这种先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样会加快学生在接下来自主预习的效率,也能够保证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这样在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课堂环节就会变得简单,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保证课堂的基本效率。
2.收集生活素材,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情境当中感受到数学的运用,教师应当注重对生活素材的积累,积极地去探索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物体,认真观察研究,应用与具体的教学环节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当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学习时,为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快速理解到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分类方法。比如,“奶粉桶”、“魔方”、“漏斗”等,将这些物体先带到课堂中,让学生来通过这些物品的对比,准确的理解物体区分的形状,明确物体的定义。再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生活物品大比拼,即让每位学生说出生活当中常见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达到体验式教学,增强数学理解力。
3.鼓励课堂操作,提高思维模式
在小学阶段的培养过程当中,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想像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环节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探究数学应用性,提高自己的思维转变方法,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例如,学习“圆”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画一个圆,这就涉及到圆规的操作。在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后,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画一个圆形,先明白圆的定义,然后再利用直尺进行测量,计算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的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4.模拟情境表演,加深生活运用
要想将生活情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学到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表演的方法来进行,活跃课堂氛围,加强知识点掌握。例如,在学习钟表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组织三位学生来进行生活情境再现。一位学生扮演问时间的人,一位学生回答,另一位学生负责调时间,在安排好各自的角色以后,让学生来进行自由问答。比如,“小丽,现在几点了呀”,“现在八点十分”,学生如果回答错误,就要接受小小的蹲起惩罚。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来参与这个情境再现。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的结合了生活中与数学的相关知识,实现了教学目的。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强调了生活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将生活情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的有效性,设计与学生学习相符的教学方式,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8,(80):67,100.
[2]王占江.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考试周刊,2018,(82):95.
[3]周先育.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78):101.
[4]罗志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速读(上旬),2018,(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