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窦龙帅1 杜宾成2 (山东省沂源县第二中学 256100)

 摘   要:互联网技术及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地理教学包含众多自然规律,例如寒暖流的形成及地球演变等,采用信息化、电子化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提升教学成效。沃茨,笔者以微课为切入点,对地理教学展开应用分析。

关键词:微课;地理教学;理念;微创新
引言
地理是一门典型的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形象力及实践经验,难以提升学习效率。而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衍生的教学产物,恰好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在提升教学成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下新型教学的一种模式。首先,微课教学课时较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来采用内容分解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目的更加明晰;其次,微课教学具有多元性,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重点、难点了如指掌,弥补学生想象力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微课教学体现出趣味教学的基本特征,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合作、团队活动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专注程度低、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
2、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在工作经验,从三重视角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析。
2.1引入微创新驱动知识模型,提升教学成效
微课作为一个舶来品,引入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在四个层面凸显了微课创新的优势。第一是打破了传统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言堂”,提供了学生主动进行尝试的机会,通过在学习中践行错误发现、自我思考、错误消除的科学化思维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体现出微创新核心要素,彰显了微课时代下教学的优越性;第二是互联网大数据提供了学习的多元开放环境,在包容的环境中,允许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思想的表达,通过接触不同视角的想法来增加自身的见解,通过不同观念的思想风暴来为创新产生源泉,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第三是微课地理教学设计中进行探究式、引导式的操作,培养学生在进行知识搭建及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确保于地理知识网络架构中的循环性、时序性,保障新旧知识的有效利用,体现创新知识化的思维理念;第四是以立足于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在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采用图形、视频等媒介,将思考引入其中,体现创新思维意识,这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搭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例如,在讲解“板块运动”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地壳变动视频,让地理教学更加直观。
2.2资源共享,激发学习主动性
科学研究证实: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选择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就现在,教育教学人员要处理好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改善学生的学习选择。
现在的微课视频资源的质量非常的高、很多优秀教师在运用微课,基于这些基础使更多的学生运用微课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也给现在的地理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微课的视频优良、分步教学、名师效应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但是微课和现在流行的在线教育和视频授课有着一定的差别,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微课没有学历、经济要求等门槛限制。所以,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指导方向,对地理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深入的整理和研发。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显示资源,都必须把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作为重点,进而整合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相关资源[3]。例如,在进行自然界水循环知识点讲解时,传统课堂采用语言讲解的方法很难使得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类型、补给关系及形成过程,然而通过微课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感知水循环的整个过程,掌握陆地循环、海上循环及海陆循环的基本模式,明晰整个过程,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的意识。
2.3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延伸知识体系
一方面,微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微课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单一化德育教学模式,将品德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地理理论知识掌握融会贯通,为新时代培养能力全面、个性凸显的学生群体;同时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不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地理学科培训,树立不断学习的思维意识,优化自身地理知识架构,提升自身地理知识素养。
另一方面,在地理课程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地理知识体系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不同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需求,查缺补漏来增强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如在四季变化、时差现象、太阳高度变化、昼夜较低等类似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来带学生进入“地理世界”,掌握地理变化,增强自身领悟能力。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推进,微课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将逐步增加,其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体现教学成效的优势将日益凸显。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地理教师在使用微课时要认识到微课的功能是辅助于教学,微课不能代替教学。此外,在使用微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微课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贾会莲.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6(20):63.
[2]钟林.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郫都一中“高15级04班”为例[J].华夏教师,2017(14):32-33.
[3]白生鹏.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J].新课程(下),2017(07):10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窦龙帅,男;1987.5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
第二作者:杜宾成;男;1981.1;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