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作 者:解兴平 郑小玲 (1.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重庆 南川 408400 2.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重庆 南川 408400)

 摘   要:课后作业也可以说是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根据当前能力调整下次教学形式和内容。尽管新课改后,教师们对作业的设计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当下数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课后作业;中小学教学;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老师和同学都对课后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附属品,而是和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对课后作业的设置给予更多的关注,巧妙地利用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更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科学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各科学习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当前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趣味性。数学作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便是,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作业中的趣味性。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趋于感性化,而此时过多的理性化的作业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缺乏趣味性的作业练习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从而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性格、能力、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特点,而千篇一律的数学作业设计,这明显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作业进行练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不注重联系生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更应当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以更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是,当前数学的作业设计明显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完全变成了“纸上谈兵”,这将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1.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比如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数学作业设计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级教材中模拟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和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且练习的量要恰到好处,不让其成为学生的负担。练习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难易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练习的设计要分清主次,且对知识点的考察明了,对每个学生的薄弱部分进行定点式突击,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盲点。教师为学生选择练习题之前,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预期效果,然后根据反馈选择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哪部分知识不宜理解,哪部分知识容易遗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设置多元化作业,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本文所指的作业形式多样,主要是指作业布置的方式。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采用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作业的热情,从而优化个性,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设置分层作业。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又或者是弹性作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的开放性和作业体系。如对班上学习能力强、资赋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充实作业;而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作业要求即可。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结束语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高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数学开放性极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长此以往地设计作业训练学生,学生慢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国奇.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2006(12). 
[2]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1(06). 
[3]汪净尘.关于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 2014(38):49-50. 
[4]何淑芳.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探讨[J].黑河教育,2016(2):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