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作 者:覃 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腾翔初级中学 530104)
大
中
小
摘 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古鉴今可以为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根源来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历史素养的认识出发,解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1、扎实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核心素养其实简单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解释、家国情怀、实证能力、唯物史观。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应该从扎实学生的历史基础做起,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让学生看懂历史图册,建立时间概念,让学生建立一个特定时空下的历史知识体系,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先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从洋务运动开始,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终究还是失败了。而此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洋务运动也最终宣告失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读书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大胆向皇帝上书,这就是“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学生们明确了时间、背景及事件原因后,对戊戌变法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个学生说:科技救国之路走不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变法,“祖宗之法不足法”, 在政治、教育、军事、经济上等提出了多条主张,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学生们分析说:顽固的实权派不可能将好处轻易让出来,参与变法的知识分子将希望寄托于光绪皇帝,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学生有了时空观念,就能确定历史材料中的时间,清楚历史人物的作为,区分历史事实和解释,能横向或纵向比较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布置多元作业,深化学生历史史料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某个知识点,进而取得高分。可是,学生却没有历史思维,更别谈历史核心素养了。我们要放弃题海战术,转而尝试布置多元化的作业,合理配置作业内容,积极尝试多元形式。在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性训练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其思辨能力,让学生理性思考、分析、反思历史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留了论文作——不以成败论英雄,你怎么看?请运用相关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们非常积极,着手查阅了各种资料,有很多精彩的表现。有学生写道:如果以成败论英雄,谁能真的是英雄呢?是刘备吗?曹操吗?还是诸葛亮呢?从成败的严格意义上说,他们都不能算作英雄。诸葛亮在庐中论天下,在五丈原中病逝,“出师未捷身先死”,可谁不佩服诸葛亮呢?谁说他不是英雄呢?点点思想精髓渗透在字里行间,我要为我的学生点赞。
如此,告别过去枯燥、量大的历史作业形式,转而布置多元作业,让学生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交际能力等,充分体现初中历史作业的深刻性、趣味性、实践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历史学习效果。
3、落实历史相关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学科本就求真务实,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特别怕自己的学生成为“两脚书橱”,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灵活运用,不懂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事件调查、历史档案整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所学,让实践来验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检验并提高学生的实证能力。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一起编排了科技发展小品,从第一辆红旗车、杂交水稻到神州系列飞船、航空母舰等,围绕“科学技术壮大了,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幸福”的主题,学生们制作了很多形象的道具,并配合视频资料,记录了中国科技发展之路,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育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对教材中能够充分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将之与语文、政治时事等联系起来,对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行再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以丝绸之路为点出的家国情怀: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险,应募出使西域的故事的讲述,学生自然而然被他这种为家国大义、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张骞这种不辱使命,忧国忧民的情怀;丝绸之路所引发的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同时也凸显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一体化。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意识。同时联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地方史,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厦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海丝"与"陆丝"在这里交汇……通过这些时事热点知识的延伸,学生们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引导学生对"新丝路"进行构思与展望,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为祖国为世界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家国情怀教育水到渠成!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反思教学,不断在历史课堂实际中总结历史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真正将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辨、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汇湘.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33):40.
[2]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