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初维双 (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进化中心学校 161300)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个性发展及身心健康教育。经过自己多年的探索、总结及反思,我认为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累积,使其个性、观察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求异思维模式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以下是物理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事情成功了一半,然而怎样设计好的开端并非易事。要贴近生活,紧扣教材,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实效。活动时间长短要适当。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精彩遥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教学的导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的导入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1.重视发现,激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想,教师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敢于怀疑和超越。对同一个问题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尤其是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去想、去探索,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有所创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精心设疑,拓宽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根,疑问和惊奇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知识,精心设问,巧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探求新知。
3.尝试成功,体验创新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与快乐,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胜利的信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认知水平,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通过导入培养学生“互动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入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不配套工程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
1.新课前的互动。在上课之前,就应首先营造出紧张、热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例如拿出一组解答,一个带有悬念的故事等,都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可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又促进使学生思维活跃。
2.课中的互动,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绝不作指导,只有学生归纳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作补充说明。
3.课后的互动。上完课不意味着知识就结束了,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动手、动脑。例如每一个学生可以找一个新类型题来考别人,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在课后进行探索,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教师讲的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举一反三的少,因此,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引导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独立自主地进行超前性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改变过去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构建起“四步八环节”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认定目标,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质疑深化 ,总结提升—— 反馈矫正。
1.在开放讨论中引导
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组织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对知识本质取得共识。如,组织学生以个体户、小组或群体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辨析,并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或补充条件,或判断结论真假,或探究解题思路,从而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2.在实践操作中引导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要注意让学生眼看、手动、心想、口说相结合,尽量调动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