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李 勤
(湖北航天高级中学,湖北 孝感 432000)
大
中
小
摘 要:由于受到社会环境转变快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因此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中学教育
1、积极心理学
1.1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环境,目前已有相对完善和比较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中心,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发展中有三个主要目标,它们不仅关注人的弱点,更加关注人的优势;不仅努力修复损伤,更加努力给人以力量;它们关注美好的东西,在关注病人的同时,努力让正常人活的更好。
1.2 现阶段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积极心理学家来说,对如何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积极的体验,例如主观幸福感、快乐和爱等等:研究表明各种积极情绪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积极情绪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我们一般不会只体验到其中一种积极情绪。
(2)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24种积极个人特质,如乐观、智慧、宽容、勇气等:其实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就是培养积极个人特质的最好方式。
(3)积极的社会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人能良好地适应环境,实际上也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种。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本质上说,积极心理健康宣传的是一种更加先进的健康理念,传统地“疾病模型”认为只要是没有疾病就算健康,然而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模型”认为摆脱焦虑和犹豫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快乐,要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 现阶段国内众多学者也在积极地引入和介绍积极心理学,对于这一科学的研究日益加深。
3、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
3.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定位单一的课程目标
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以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为主要目标。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预防、适应和克服心理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被动地应对生活。
(2)聚焦问题的课程内容
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受消极心理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得到了重大的关注,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及预防出发,探讨应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变成了解决心理问题。无疑这种导向会使学生进入一种“消极循环”,给自己消极的暗示,成为一种关注自身的消极层面而忽略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势。
(3)主辅倒置的课程途径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心理健康课程,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被赋予了很大的期待。心理健康教育并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等紧密结合。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很多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增加了心理健康普查、系列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宣传报道等多个途径。但总体说来实施面较窄,时间少,内容也未能脱离学生心理问题发现、矫治与预防的“病理模式”。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实际工作实际中往往被看成是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的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完全割裂开来大有人在。心理健康教育似乎与其他老师和教育者无关,仅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这无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模式刻板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除了传统地讲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讨论、活动、分享、体验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但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是以问题为起点,理解与掌握知识为目标,重视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5)紧张僵化的师生关系
以心理问题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无疑就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对立起来。学生从心理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排斥的,对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老师就敬而远之,因为生怕同学会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
3.2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教育目标是培养积极向上和幸福有成的人;教育任务是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功能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教育内容以发展性的,预防性的教育内容为主导;教育方式是以情景体验和活动参与为主要方式。具体理念如下: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同时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来说,相比于局限在心理问题本身,聚焦于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积极个性品质这一目标无疑是更具积极意义的。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主。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问题,它要求有着良好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这些积极心理品质。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非常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参与、活动、体验与分享。让学生在积极心理体验中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缓和了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上下关系。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发展中的、成长中的个体。
(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其他工作息息相关,他们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从积极心理课堂出发,辅以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构建一个积极完善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魏晓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3):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