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作 者:唐晓红 (重庆市潼南区文星小学校,重庆 40266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出发,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世界观与具体的方法。而小学引入科学课程,目的是通过科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深入挖掘问题根本,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分析的能力。
1、尽量还原物的原貌
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而人类对科学的知识的了解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地恢复事物的原始状态,明确人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认识科学的过程,消除学生对科学的无限恐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方法。同时,教师也通过给学生讲一些科学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中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不只是发生在科学实验室中,而且常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我们就能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2、让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中
科学来自生活。因此,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入生活,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科学知识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被发现和探索,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书本和理论的知识与他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周围的环境中找到生活。这就是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师可以带学生到花园里,到田野中,亲自看看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这比仅仅从教科书中获取知识要好得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结合科学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索机会,如接近自然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验
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如果我们仅仅通过书本来介绍科学知识,我们就无法培养学生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科学课程必须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参与实验活动获得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容易掌握,而且课堂气氛也活跃,同时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实践。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实验,小制作只是根据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动手动脑。让小学生做实验,老师总是担心效果不如预期,或者教学时间不足以完成课堂内容。因此,他们只是告诉学生写下结果。长期以来,它消除了小学生探究的本质,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人。事实上,有一些实验课,教师可以提前分配学习前的任务。现在资讯科技如此发达,小学生完全可以使用资讯工具了解内容。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它是开启任何科学的关键。现代教育提出,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面对面的科学探究从一个个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学生的提问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正常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为什么许多4岁多和5岁多的孩子上学时总是在父母面前问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看到一些自然现象时,其实心中或多或少有问题提出的,但往往养成了不敢提出或不提出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问题和讨论的环节,一些小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真和可笑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老师鼓励学生提问,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提问。通过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爱问和思考的习惯。此外,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同一问题,必须给出每个意见的具体理由。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促进讨论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思考的好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提问意识。
5、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每天都在接受不同载体的信息。多媒体教学向我们展示一个新的教学世界。它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动画等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使抽象概念、枯燥的知识、静止的图画具体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教”、学生“学”理念。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例如,在“浮沉条件与应用”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了大量的视频材料,包括气球、潜艇等现代高科技图像,学生的兴趣立即被吸引。有关于“他们如何上下”的热烈讨论,由此引出了这门课的学习目标,也容易引出新的知识。同时,老师制作了气球和潜艇升降的动画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对浮沉物体的状态有了直观的视觉体验。他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门课上的关键和难题。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繁荣的标志。作为小学的科学教育,教育者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思想出发,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探索,为培养现代社会的新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林静.浅谈化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8).
[2]罗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6(08).
[3]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