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强化学生诵读训练 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强化学生诵读训练 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作 者:曾正大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516300)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诵读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训练,必须把诵读训练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基本任务,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诵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正确指导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以及学生对诵读参与的积极性来决定的。本文我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诵读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诵读水平谈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富有情感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读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小学生的诵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诵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诵读水平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一.重视学生诵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诵读兴趣爱好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诵读,这样,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就成了学生的弱项,在课堂教学中被老师们弱化了,使得学生不大了解诵读知识、诵读的技巧,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诵读指导。首先,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讲普通话,这也是训练学生诵读语感的有效途径,比如: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轮流上讲台讲一个故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加强学生普通话的训练。紧接着教师要有效结合诵读实践,给学生传授一些诵读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诵读练习。人教版部编本第五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科任教师应将本文的第二部分以诵读为主,以读感悟,建议学生在堂上进行积极自读与交流,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各自特点。教师也可以在课前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诵读预习作业,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对学生的诵读训练教师一定要作出中肯的评价,对于学生做得好、读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诵读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另外,在课后也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布置一些课外诵读作业,让学生不仅要诵读课内课文,还要诵读文质兼美的课外美文,在潜移默化中,老师培养了学生对诵读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重视教师的堂上范读,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出色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营造出令人陶醉的艺术氛围。为什么优秀教师的课堂效率比较高?这和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范读有着密切关系,加强教师的范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首先得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经常试听名家诵读诗文和美文,这样才能给学生演示高水平的范读,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如果教师自身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诵读水平,那么,可以巧妙借助录音、磁带和网络诵读美文的小视频来给学生做示范,这种教学方法同样可以感染学生。如人教版课标本课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去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桂林山水的奇特,然后老师有感情地进行范读或放录音范读,让学生感受到桂林的山水确实美如画。但是,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要流露的情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难点。

三.开展系列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诵读水平,那么就必须让小学生真正喜欢诵读、爱上诵读,激发他们对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情绪。尤其是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范读,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来进行诵读,进而有效地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动画增强诵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并且一定要发出声音。对于课文后面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背诵,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一些比较精彩和优秀的片段让学生熟读,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深入感悟课文中的情和景、人和事,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促使他们更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具体情境中。也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诵读,尤其要开展好诵读表演和诵读比赛等各种活动来营造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重要性。

四.努力创造诵读条件,积极展示学生诵读成果

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普遍都比较强,孩子们都非常渴望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未知的、多彩的世界。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和校园里都可以看到很多课外书,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首先让学生了解在童话书和科普书中都蕴含着很多趣味性的故事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接着积极给学生创造诵读的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规定诵读时间,不仅要充分利用晨读、午习指导学生诵读,每个星期还要利用好阅读课来指导学生诵读;二是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中感悟诵读,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文学熏陶;三是科学合理的给学生推荐诵读篇目,教师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诵读篇目,特别要结合我县教研室语文教研组提供的篇目进行推荐;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比如举办诗文朗读会、赛诗会、美文诵读会等一系列活动,以此来巩固和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

五.切实做好诵读的指导与示范,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诵读水平的高低和教师的指导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方法和技巧,那么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诵读,对提高学生诵读水平会有极大的帮助。首先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读几遍,帮助学生读通读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遍读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读错,会产生错觉记忆,后面就很难改正过来;其次是帮助学生逐句地理解课文意思,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自主形成画面,最终达到熟读,进而更好的进行诵读。比如有些课文就适合配合一些动作,这样教师可以一边领读一边示范动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时代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在诵读时就会更加简单;最后是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后,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诵读比赛,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已成为一种共识,诵读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在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诵读能力能够反映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诵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而且对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太有益处,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田梅. 对如何提升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4(12):66-66.

2]王小平. 怎样实现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J]. 人间, 2016, 198(3):178-178.

3]胡培培. 循序渐进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5(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