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对策研究
作 者:喻丹 宋鑫
(天津财经大学 300222)
大
中
小
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 课题编号:YB201855073
近期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迎来历史重要时刻,正是质量提升关键机遇期。
一、研究现状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的工作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程度。从师德师风对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二是,对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问题及产生原因方面。三是,有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政策和路径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情况关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精神的灵魂,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正确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成效,笔者以天津市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为调研对象,通过在各高校青年教师中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调查对象,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主要面向高校青年教师。编制的问卷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指标,分别对应若干个问题。直接访谈主要针对高校行政干部和专职辅导员,以期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情况。
在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5份,问卷有效率为96%。问卷共设置20个问题,其中1-4题为基本信息,5-17题为根据质量管理原则设立的指向性问题,其中10、11题采用里克特量表设置,19-20题为开放性问题(问卷见附)。同时,通过面对面直接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指向性问题统计
1.客体反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方面)
问题7“此次培训前,高校思想政治类培训的组织方是否征集过您的想法”,问题10.1“培训中我的参与感很强烈”,分别有54.4%和69.6%的调查对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了思想政治学习的全过程,但是在前期征集想法和培训互动感上仍有欠缺。
2.政策引导(领导发挥作用方面)
问题10.4中“培训组织方表现”中,有46名调查对象给出了非常满意,42名给出满意。仅有4名表示不满意,7名表示非常不满意。这说明调查对象对组织方的工作能够给予一定的认可。但是也存在不满意的地方。
同时,通过直接访谈我们了解到,受访者能够直接给出的回答内容重复性很高,这也间接说明培训组织者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规划设计需进一步完善。
3.客体作用(全员共同参与方面)
调查对象中有89人对问题10.3“同期参训学员出勤良好” 回答“非常满意”和“满意”,问题10.2“培训中我的作用无可替代”仅有33人回答“非常满意”,28人回答“满意”,64人无法确定或给出了“不同意”(见图1)。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在全员参与方面仍有欠缺,虽然出勤状况较好,但是个体存在感和参与感较低。
图1 问题“培训中我的作用无可替代”回答情况
4.整体规划(重视过程管理方面)
问题15“你是否如期取得了此次培训的结业证书”的回答中,有94人给出了肯定回答,未取得结业证书的教师约占调查教师的24.8%。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在管理方面普遍从严的原则。 问题8“高校思想政治类培训组织方是否向您告知过培训的计划和方案”的回答中,有24%的调查对象未给出肯定回答,也表示各高校普遍制定并告知了参训学员所参与党校的培训计划。对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教师的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所有建议中没有对组织方未开展前期制定计划并及时告知参训学员的相关内容。
5.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系统化方面)
调查对象对问题9“高校思想政治类培训组织方是否向您告知过相关的培训管理制度”回答中,有102人给出了“是”的回答,这也侧面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类培训普遍运行了相关的考勤和结业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访谈对象的谈话梳理发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未形成明显梯次,各级培训的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内容多有重复,递进性不足。
6.循环改进(持续改进方面)
4/5的调查对象对问题14“在培训过程中是否进行过课程满意度评价”回答为“是”,1/5的回答为“否”,结果说明大部分组织者能够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反馈意见,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7.质量决策(基于事实的决策方面)
问题12“此次培训是否有安排互联网学习或互动的内容”和问题13“此次培训是否有安排线下实践课程”分别有97人和87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见图5.7)。此项数据说明,各高校现有的各级各类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中,基本能够贴合现在的青年教师实际,迎合新时代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的需求,主动求变。
图2 问题12和问题13回答情况
8.互动机制(与供应方互利双赢方面)
问题16“通过此次培训,您的自我修炼意愿是否更加强烈”为此次问卷的关键性问题,调查对象中有104人均对此给出了“是”的回答,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各高校开展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
综上所述:各高校现有各级各类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基本满足教师需求,在培训前期计划、整体规划、过程管理和考核反馈等方面也进行尝试,但是在青年教师互动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和科学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崇高信仰、坚强党性
“思想姓党”是思想政治工作永久的符号。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正说明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与党的事业、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紧密相连。
(二)加强党课质量——创新学习、立章建制
思想政治优势是党的根本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基本工作,把加强党课质量作为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的重要助推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对单课质量的评价中表明了对课堂纪律这一指标的关注和认可。从而,需要进行课堂纪律的重申与制度修订。立章建制是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指在每学期伊始,拟定相关制度,并征求青年教师意见,形成良好的循环更新机制。
(三)升级互动机制——优化资源、协作共进
高校青年教师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协作,良好的协作互动是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形成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要强化互动交流,通过线上平等对话、解疑释惑,形成平等互信的氛围,团结高校青年教师,让他们的思想受到触动、认识受到启发,行动受到指引,让他们真正明晰新形势下党的发展方向,做合格党员该如何努力、该如何行动、该如何提高。
(四)发挥客体作用——反客为主、以师为本
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培训中的服务性、参与性、主体性是否强烈,决定了培训在高校青年教师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今后,在培训运行管理和课程建设上,宜采用线上征询、线下调查,广泛听取高校青年教师的意见与建议。通过拓宽学员意见和建议的征询渠道和范围,设立学员表彰仪式和优秀学员经验交流等环节,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文才.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质刻不容缓[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9,(12):1-3.
[2] 顾寅生,曲洪勤.热情爱护 严格要求 努力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0,(03):37-40.
[3] 杜建国.《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索》[J].抚州师专学报,1990,(04):35-38.
[4] 王春元.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1-5.
[5] 宣世臻,彭兴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思想政治教育》[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1):84-85.
[6] 郭金创.新形势下怎样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1994,(03):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