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作 者: 韩竹 方禧尧
(天津财经大学 300222)
大
中
小
受资助于天津社科《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研究》(TJGL18-013)
摘 要:本文认为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良好合作预期的基础之上,以合作主体间优势互补为手段,以技术服务、科研攻关为实质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在技术、人力、资金以及设备等多中资源上高效互动,并对资源综合作用的效果进行积极的反馈,构建起整体合作效益远超部分利益的共同体。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产学研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关于其内涵,合作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作为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产学研合作也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合作类型。
国外产学研合作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范海斯理念(也称为威斯康星思想),即现代大学的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以及科学研究三大功能被确定之后,到目前为止,在合作组织的利益点中,合作中的知识共享、隐形的资金和战略利益和新创造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创新合作是较多的主体共同开展知识创新的行为,为了获得相应知识创新成果,需要多个主体共同支付知识创新的成本。合理分配和共享资源(主要指基础设备、人力资源等)已发展成为组织间合作成功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考虑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内容,还是分析产学研合作中各个主体的作用,其本质都是一种行为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主体都有所收获。同时,现有文献明确指出,在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为了最终结果的实现,都需要将本身拥有的资源提供给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也会如生物群落一般,朝着共生的方向发展。生物学中的共生概念,就是反映多种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可知,产学研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三方投入特定的资源,实现其技术开发、科研创新等一系列目的的活动过程。为了确保这一活动过程中技术创新的目的能够有效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各个主体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安排进行资源配置和统筹管理,以便于在各个主体之间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指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合作互惠状态在合作实际过程中的映射,也就是说,产学研合作模式本质是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在实际合作中技术创新活动的范式,是根据具体的合作资源共享水平、合作互惠状态确定的合作主体间互动关系,涉及到一系列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内容。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征
(一)是产学研合作具有系统性
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多个合作主体间相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根据贝塔朗菲对于组织系统的定义,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实现了各个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对于产学研合作来说,作为一个异质性合作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同样实现了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所不具备的性能,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科研能力,推进了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动态性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演化性,而落实到合作模式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的范围在不断地增加,合作更加深入,合作主体之间资源共享的规模、程度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合作主体之间的互惠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内部变化作用于外部特征,实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简单向着复杂方向演化的特征。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层次性
合作最初是较为简单的契约关系,参与合作主体的资源投入量也是相对较少,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其内部关系、资源投入都是呈现出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是逐步的有简单模式向着更加复杂的模式演化,表现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特征。
(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具有连续性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目的导向的社会性行动,是有着明确方向的连续性过程。在实际合作的过程中,多个合作主体之间在前期的试探、互动中形成了一定的信任关系,进而达成了投入多种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协议,而随着这种互动水平、效率的提升带动了产学研合作交流的方式、互惠的状态同样的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不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某一个合作主体突然背叛合作的行为,而是呈现出一个稳定且持续提升的变化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模式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合作系统由简单向复杂演化过程的外部体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合作系统内部资源共享水平、主体互惠状态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合作主体的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进而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直观的表现就是合作模式改变。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各部相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定义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
(一)根据合作方式划分,包括一般性研究支持、非正式合作研究、契约型研究、知识转移和训练计划、参与政府共同研究计划、研发联盟以及共同研究中心。
(二)根据合作动机划分,包括直接合作、技术许可、合作企业、研究人员交换与转移。
(三)根据合作关系划分,包括技术转让、合作研发、共建实体、联合攻关、内部一体化、共建基地和共建实体。
(四)根据合作内容和合作程度划分,包括政府推动、资源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
(五)根据交易费用结构划分,包括技术入股、提成支付、紧密合作、技术接力和自主产业化。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良好合作预期的基础之上,以合作主体间优势互补为手段,以技术服务、科研攻关为实质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政府作为政策文件的制定者,为产学研合作长期高效的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