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生活”流进小学英语课堂

让“生活”流进小学英语课堂

作 者:李伟清 (化州市橘洲小学,广东 525100)

 摘   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英语走向生活,让英语融入生活,并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生活”为焦点,结合英语教学实例,探索如何让英语课堂演绎“生活”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氛围;生活化教学
我们英语教师理应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素材,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室布置英语化——让学生在环境中感知英语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有英语的一席之地。
其一,在班级显眼的地方贴上一些名人名言或中英文警示语。
如: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Talents come from diligence, and knowledge is gained by accumulation.(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No littering.(请勿乱扔垃圾。)
No shouting.(请勿大声喧哗。)
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名言与警示语,既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也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一举两得。
其二,在教室里为常见的物品贴上相应的英文标签,如:door(门)、window(窗)、desk(桌)、chair(椅)、blackboard(黑板)、chalk(粉笔)等。如此一来,学生在课间可随时学习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英语。除了在学校内打造生活环境,还可鼓励学生为家里的家具、生活物品贴上对应的英文标签,并要求家长与之共同完成。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环境中感知英语。
其三,在教室后面开辟一块“英语天地”,让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学习的英语内容,如:俚语、英语杂志名、歌曲名、电影名、英语名言等。这样一来,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英语的存在,英语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英语,从而感受浓厚的英语氛围。
二、活动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会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轻松地学习英语。
例如,教完三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的数字单词后,我设计了“I say you do”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巩固1~12的数字单词。我打破了以往一直在教室上课的惯例,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这一活动,我把他们分为五组,十人一组,有拍球组、跳绳组、挥手组、拍掌组、跺脚组。正如我所料,学生一到操场个个都变得精神抖擞起来,特别认真地听我发布指令。我说:“Bounce the ball 8 times.”拍球组学生边拍球边数:“One,two,three…eight”;我再发指令:“Jump the rope 12 times.”跳绳组学生马上挥舞起手中的绳子,边跳边用英语数数。接着我再发指令:“Wave your arms 10 times.”“Clap your hands 3 times.”“Stamp your feet 7 times.”…各组学生跟着我的指令边“玩”边说数字单词,1~12的数字单词在一节课的玩乐中,学生记得特别牢固。
由此可见,课堂中只要教师善于设计一些与生活契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倍感轻松愉快,英语教学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材整合人性化——给学生呈现真实的“生活地图”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经常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更要有运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开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半径。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英语融入生活。
例如,教学四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 Unit 1 Go straight on时,如果按照教学大纲指导去授课,一般的模式会直接采用课本Activity 4 提供的街道地图让学生操练问路句型:Excuse me. Where’s the …please? Turn left./Go straight on./Turn right. 由于考虑到“课本地图”涉及的地点supermarket, school, zoo等都是书本中“死”的地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死”的地点仅仅是单词的一个代码而已,在作为语言内容运用并进行语言输出时显得过于单调而且不真实,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的热情可能不高涨。于是我把“死”的地点变“活”,尝试把学生熟悉的school和supermarket带进课堂,用真实的“生活地图”代替“课本地图”来操练问路、指路句型。尽管地图中都含有相同的地点名词,但由于我设计的“生活地图”真实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
通过这一设计,学生不仅熟悉了相关的句型、语法,也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使英语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把英语课堂敞开,让“生活”流进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生活中的元素加入英语课堂;也不是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简单地让课堂变成生活场所;而是在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间找到共性元素,让两者形成合力而实现低耗高效。
 
参考文献
[1]黄雅君.英语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年第19期.
[2]史慧娟.新课改下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年第03期.
[3]刘佳.小学英语生活化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