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十分语文
作 者:张伟芳
(广东省茂名市文东街小学 525000)
大
中
小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们如何去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引领他们跳出课堂的束缚,接触更多课外书,和名家做朋友,吸收他们的精髓,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师生要重视课外阅读
在整个小学六年的时间里,阅读总量要超过了17万,而语文课本内容只有三万多字。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其课外阅读水平较低,远远达不到阅读总量的要求。有大多数学生家长觉得课外阅读就是给孩子们读闲书的机会,与考试无关,浪费时间精力。依研究显示,不少教师也没有着重关注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发展。他们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抓好知识点,练好考试题型,考到好成绩就行,反正考到的课外阅读知识点不多。但是老师们遗漏了重要的一点: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一,它与课堂阅读密切相关,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补充、延伸。其二,它是课堂阅读方法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语言素养提高的同时,语文成绩必定相应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老师对课外阅读足够重视,有目标,有准备的开展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相关指导,一定能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从而带动学生,影响家长。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教师在课外阅读材料中,能轻易地找到与语文课本相匹配的阅读资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放在相应的语文课上。为了防止语文课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占据掉,教师还需要为课外阅读这项活动规定固定的时间,切记不可流于形式,把阅读的时间用来自习或评讲练习题。教师还应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充分阅读。在一些学校中,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课程,安排在课程表之中,就充分保障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三、推荐阅读材料
1.结合课本拓展阅读
教材中的文本往往文字有限,遇到故事情节复杂的,如对于故事背景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就难以理解课文文本。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读物,例如:对于《居里夫人的三克鐳》这篇课文进行学习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们阅读描写居里夫人生平的文章,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在讲《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之前,组织学生们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的一些故事进行阅读。这不但能有助于理解课文,还大大提高了阅读量,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学古诗时,由于与诗人所处的年代相隔太过遥远,小学生很难真切感受其微妙的情感,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课前自主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其其他诗篇,再切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如:教学《示儿》时,我会先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南宋的历史资料并组织学生们阅读一些有关诗人陆游生平的书籍,在对于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去学习《示儿》这首诗,诗人内心统一祖国的毕生理想也就在诗中生动的体现出来,孩子们轻易地就能感悟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深情,并受之震撼。
2.为学生们选择合适的课外书
小学生拥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不会分辨读物的优劣。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以其年龄、阅读兴趣等为基础,帮助他们选择书籍。推荐课外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趣味性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他阅读一本他喜欢的书籍的时候,他会完全沉浸,和书中的人物悲喜相通;在他阅读一本他不喜欢的书籍时,便感觉到索然无味,甚至看完也觉不知其然。因此,对于孩子而言,例如《西游记》《木偶奇遇记》《马小跳》《皮皮鲁》这些充满童趣的书籍更容易把孩子吸引到阅读中来。“乐趣”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首选。
(2)要有广泛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能只去阅读一个人的著作,这样就难以得到多方面的优点;也不能只看文学书籍,这样就会变成不了解常识的糊涂虫。这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才能指引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3)要适合儿童成长
给孩子们选择课外阋读材料,一定要和他们的年龄以及认知相符,必须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我们要教会孩子分辨哪些书籍是“毒蘑菇”,叮嘱他们不要去“采摘”。例如《十万个为什么》、《学习周报》这样的比较富有题味性以及知识性的读物,都非常的适合他们,《上下五干年》这类的书都是良好的精神食粮。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阅读这项活动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多种媒介来了解信息。对于课外阅读来说,不应仅仅局限于书籍。学生们不仅可以去阅读班级藏书以及订阅的杂志,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阅读。可以上网阅读,可以收看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例如:《子午书简》、《朝闻天下》、《百家讲坛》等,还可以收听电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手机里的“喜马拉雅听书”等等。
四、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事实上,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通过课堂来对学生阅读施以引导,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应该把略读作为其基础。由于当今世界信息量巨大,不可能也不需要对每一篇文章进行精细阅读。但是对于略读来说,一定不要囫囵吞枣,不然就会一无所获。对于略读进行指导,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让我们侧重:(1)浏览式读书法——依据“快速阅读一寻找相关知识一摘取并记录”这一程序链来进行指导。(2)筛选式读书法——可按照“目的检索一浏览一精读一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并且应该在略读中抓重点内容,再通过精读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只有依靠积极思维去获得的才能够叫真正的知识,死记硬背不会得到真正的知识。不应该只教会学生读文章,还要教会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例如:(1)提问式阅读法。也就针对读物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并逐渐的掌握知识;(2)评论式阅读方法。即针对文章提出个人意见,列出利弊,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开展读书评比活动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应该对于他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的进行了解,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这项活动不断地深入。可以开展诸如“好书推介会”、“诗文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我是小作家”等活动,通过设置作品展示栏,将同学们所写的笔记、读后感等学生作品展示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课内的阅读和学习只能占三分,还有七分,要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所以,只有通过结合课程改革,充分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达到语文学习的满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