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研究式教学在干部培训中的运用研究

研究式教学在干部培训中的运用研究

作 者:关 晶 (天津职工培训基地 300142)

 前言

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工作者,在课堂培训中如何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增强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干部培训教学效果,一直是我的研究方向。
一、企业培训中研究式教学的特点
研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学的设计、组织和管理, 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员主动、独立地开展思维的过程, 成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开展思维互动的过程, 使学员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内化,实现理论、知识等向素质、能力的转化。
研究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定了研究式教学的主旨,接下来就要思考研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设置问题与发现规律。设置问题是研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发现规律则是它的落脚点。研究式教学的教学任务在于:教学双方要共同研究、共同探索一个必然的王国、一个未知的世界,但同时必须把教学活动的目的定位在探求规律上,即要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教学活动只是停留在问题层面,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所谓研究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搞好研究式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与发现规律是研究式教学的显著特点,反映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学与研讨的过程,好的教学研讨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前期调研与设计,做好这一过程我们应该抓住三个重点环节:
首先是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搞好调查研究。确定教学专题后,教师要就所讲内容广泛地搜集资料,把握前沿理论,理清教学思路,并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既包括深入学员进行调研,熟悉学员情况,了解学员需求,也包括向实践调查,把握社会脉搏。
其次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研究式的教,没有固定的模式,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所讲内容、培训班特点和学员的实际等情况,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式教学。从内容上看,基础知识点和已达成共识的问题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重大现实问题和没有定论的问题,应采取以交流探讨为主的互动教学。例如,引入案例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增强学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情景式,在实情实景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从对象特点看,不同班次,由于教学对象的构成不同,应该适当采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学员成分单一、工作性质相似的班次,教学活动应以课堂研讨为主。其他班次,则可依据学员工作岗位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将小组研讨与课堂交流相结合。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好引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使学员的思想集中在研讨问题上,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是教师要坚持少讲精讲,注重归纳总结。教师对每个课题都要写出讲稿,在课前发给学员,使学员提前熟悉课题内容,便于研究和讨论。同时,实行二分之一授课制,要求教师占用一半课时集中讲解最精华的内容,留出另一半课时给学员提问题,教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当堂解答,回答不上的课后继续研究讨论;对达成共识的问题及时总结,对达不成共识的梳理归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式教学中教师素质培养
从现阶段企业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想要造就新一代研究式教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提高和完善教师素质。
(一)与时俱进的思想观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 是研究式教学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要求的重要层面。实施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 唯有如此才能冲破禁锢思想的牢笼, 运用与时代相通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观
研究式教学是让学员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过程中让学员掌握主动权是关键。整个过程,教师应成为学员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激发学员的求知欲,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拓进取的文化观
打破常规、开拓进取是研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化观。教师要破除知识封闭化的局面, 努力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唯有如此, 教师才能挥洒自如地指导学员, 开拓学员思维,让学员得到素质的提高。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在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教师应该了解学员的特点, 了解教学的规律, 了解学习的过程,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开拓思维,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
(四)学以致用的能力观
研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 这必然会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能力。教师具有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上应能设计颇具新意、效果最佳的研究性教学方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是需要具有艺术匠心, 使教学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其次,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 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员从内心需要出发, 忘我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参与能力。
科研能力。实施研究式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科研意识, 并善于反思, 在观察和积累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理性升华, 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学内容。
新知识汲取能力。研究式教学的实施,在使学员学习方式自主化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 这就是新知识汲取能力。
结束语
研究式教学是企业培训中的新型模式,他的成熟离不开教师、学员的不断尝试和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们站在对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上,继续钻研收获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