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作 者:李二永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08496)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声乐表演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它不仅是属于歌唱家的专业领域,更是业余声乐爱好者的生活追求,同时也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声乐表演艺术管理改革为背景,设想建立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和研究平台系统,为声乐表演艺术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模式;创新
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是随着我国科学进步产生的新颖的声乐教育手段,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声乐研究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它使声乐教学过程更具体、更客观、更具可操作性。该技术为我国的声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必然性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地普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人们的生活已逐渐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辅助音乐制作、音乐编辑在音乐界已经是非常普遍现象,并且全世界几大著名软件公司都已经推出了非常实用的音乐制作软件,我们现在所听到的 CD、MP3 等音乐都是通过这些软件制作出来的。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很好地帮助音乐制作人对各种音色、音量、音准、节奏等进行设置和编辑,最后制作出优秀的乐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人类基本的生活环境。它所带来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地覆盖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音乐领域亦是如此,应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现代生活,并在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用全新的观点和视野来重新审视我们专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并利用以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系统的改革。我们将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高校声乐表演艺术管理改革为背景,建立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和研究平台系统。
世界各国在展望未来的业务管理时,都主张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一环。美国早在1996年就发表了《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的国家信息技术教育计划。这个计划展望了一个这样的未来:通过在中小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下一代在校学生得到更好的专业教育和管理做好准备,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也相当重视专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并推出了一系列推进专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改革的政策措施。2000年我国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管理,以信息化带动专业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各国对此相当重视,对传统的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发展的趋势。
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秘书长韩新安介绍说,作为一个以数字化音乐教育、音乐管理为己任的学会,数字化音乐主要包括网络音乐教育、多媒体音乐教育、音乐管理和数字音乐制作三大领域。该会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应用音乐数字化音乐手段,提高音乐艺术发展水平,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广泛总结、吸收、拓展和推广国内外数字化音乐的管理手段、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积极促进中国音乐教育、音乐管理的改革和进步,完善与发展中国音乐数字化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的特征
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是提高当下高校大学生声乐表演艺术的管理成效问题。研究的过程应自始至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为主,兼顾微观的原则。邀请省内外相关研究专家、医疗部门嗓音科室嗓音技能鉴定中心、音乐研究所和有关行业部门的专家分别从专业技能鉴定、专业教育理论开发、行业需求分析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吸引部分省内外艺术院校相关人员参加,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搜集信息、资料和建议,组成国内相关院校广泛参与的研究队伍。在典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为高校声乐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实现数据库正常运行的保障软件,是实现数据组织、储存、管理、应用的有效技术支撑媒体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因此,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技术关键及管理改革的根本理念,也是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跨学科综合研究能力的体现。设计计算机声乐辅助管理系统:设计声乐管理平台,使其具备多轨音轨实时录音采样系统,声乐曲目库自动检索功能,音频频谱分析功能等多方面管理的支持平台。
我们应积极利用高校图书馆和相关部门的优质资源(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立高校声乐管理曲目库,多方收集相关音频、视频传共享空间,并设计自动检索管理功能。不少高校的相关部门已建立音乐欣赏试听教室,拥有音频数字工作站等多个数字音频管理系统,为“高校声乐表演艺术管理平台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础。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数字化技术使声乐表演艺术直观化;(2)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技术易激发学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技术易于突破重难点,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拓展及学术视野;(4)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技术提高学员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5)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可培养学员的想像力和情感表现力。
3、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的效果
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的建设需要声乐作品曲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科技人员研发数据库技术有利于管理和存取数据资源,使科技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和数字化至今已紧密结合起来了,并逐渐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随着人们对于数据库技术的认识以及研发的不断加深,数据库技术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国内关于音乐类数据库管理建设已非常广泛,但针对高校声乐表演曲目音色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少,而且有比较和对比的管理方法的就更为罕见了。
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建立一套声乐表演艺术辅助管理系统,通常学生自身演唱作品都只能通过内耳听到自己的演唱,由于内耳听觉和外耳听觉的差异,学生总是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声音。本系统现场演唱作品通过实时的录音系统,通过系统对声音储存管理,使学生真实的听到自己演唱作品的录音效果,使学生利用录音来认真分析自己的发声,并在数据库中找出不同时期著名歌者演唱的光盘,通过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声音及声乐艺术综合素养、培养提高处理声乐作品能力;通过频谱分析进行声音频谱的可视化分析,利用波形文件分析为参照,为歌唱状态的调整、音色的修正、咬字吐字提供理论依据;使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不同时期歌唱家演唱同一作品音色而建立敏锐的听觉,以提高学生感官的理解能力。
声乐表演艺术数字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可使声乐工作者科学地认识声乐艺术,在其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借助数字化技术时乐人对自身声乐艺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一方面提高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对于“看不见摸不着”抽象声乐的学习和研究者有较大帮助。数字化技术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管理声乐艺术的客观方法,也是学交叉融合的结晶。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管理战略——《豪斯赖特宣言》指出:“前瞻2020年音乐管理的观念,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传统教员知识管理的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网和互动交流方式所取代。”从《艺术管理国家标准》到《豪斯赖特宣言》,可看出美国音乐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极快,电脑音乐工作室、多媒体音乐工作室、远程音乐操控工作室、便携式音乐工作系统、个人音乐工作室及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等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普及。
总之,当今世界音乐(声乐)发展可体现为世界发展的两大态势:即以国际商战这一原动力为基点的音乐发展态势;以国际信息战这一动力为基点旨在管理信息化的音乐发展态势。可以说,当今世界音乐发展的信息化基点,主要是以电脑为龙头的信息化。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教育界电脑日益普及化;二是推动信息共享的网络运用机制系统;三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高含量的新型管理手段。当今世界各国音乐发展都以上述信息化三个层面拟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和管理改革方案,并形成世界现代音乐发展的总态势。
参考文献
[1]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中国音乐学(季刊)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