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高校食堂运营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高校食堂运营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作 者:洪 军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高校食堂是老师和学生的就餐的地方,目的是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由于近几年高校人员的不断扩招和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让传统的高校食堂管理系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包括排队,浪费和价格等问题。所以很多高校食堂开始使用现代化的RFID管理技术,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使得工作流程简单化,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监控。

关键词:食堂;RFID;运营管理;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所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选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自己的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来达到整个管理过程的最优化,在提升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的同时,让学生和老师满意和放心。所以,本文对网络高校食堂RFID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对其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系统的论述,详细内容如下:
一、RFID的定义
RFID就是一种无线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由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到高校食堂就餐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再结合Raspberry Pi 和手机APP 实现高校食堂的智能化。系统硬件设计方案主要由4 个部分组成:自助结算系统、管理系统、师生手机APP和后台数据库[1]。
二、RFID的用户角色
(一) 用户分析
1.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管理,在出现问题时的及时维护。其中包括系统用户、系统状态等。这使得学校的食堂管理系统更加稳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卡务人员: 主要负责饭卡的相关工作,包括饭卡的补办,挂失以及饭卡充值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师生对饭卡的消费状态存在疑虑的话,也可以去向卡务人员寻求调取饭卡的消费记录。提高了食堂的服务功能,可以增加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和信赖感。
3.运营管理人员: 负责对食堂的运营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和管理,对师生在就餐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食堂的菜品种类以及相应价格进行调整。这相较与传统模式而言,可以更加灵活、快速的掌握消费者消费需求,由此实现更多的消费群体并且形成一些固定的消费群体,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让消费者形成在此食堂消费的习惯。
4.  食堂工作人员: 这个主要包括厨师和一些采销人员,厨师可以通过线上系统之间告知采销人相应的购买清单和一定的注意事项,二者可以快速的进行双向的沟通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三、RFID的食堂管理系统
(一)系统功能的需求
首先,需要有精确的结算能力,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同时包括对营业额的计算,以及收入与支出的对比等。其次,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对环境的自我评估功能,当环境不达标时,可以发出一定的指示或者警告,保障师生饮食的安全性。最后,系统内部应该有一个从高到低的管理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系统内架构分析
前面有提到RFID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结算系统就是对每一次师生消费金额的结算;管理系统则是为了系统可以让自身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而组成的,具有简便、容易操作等特点。而最后的终端则是师生的线上或者线上的点餐行为[2]。
(三)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餐盘的设计、师生卡的设计以及结算和余额提醒。餐盘的设计在于加入了RFID电子标签,这个可以做到只记录相关编号,而不将具体数据带入云数据中储存,从而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也由于可以自动识别菜品编号,所以可以达到快速结算的功能,实现打饭效率的提高,减少排队的时间。师生卡的计算方式与餐盘类似,但是不一样的是师生卡的数据会被储存到云端,来实现管理系统对于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分析。余额提醒即当选择完菜品以后,餐盘会通过云端标号来获取价格,读取饭卡进行扣费。当饭卡余额不足时,显示器上会有相应显示并且发出语音提示充值。
(四)软件设计
一个好的软件部分是RFID高效食堂网络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只有确保软件设计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此网络管理真正应用到一个食堂的运营中去。所以要对软件部分进行多次的测试,或者先安排少部分人群进行试验,在试运行中及时去解决和完善一些问题,在这一系列工作都通过以后,才能大面积投入使用。同时要保证师生的手机数据可以访问云端数据库,从而实现后续消费习惯的调查和研究[3]。
四、系统的整体实现
(一)系统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1.界面层:系统和用户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用户通过系统内部已经编码好的提示信息进行操作,从而将信息提交到系统内进行保存,方便以后用户信息的云端存储;同时系统处理结果也通过页面来告知用户所输入信息的查询和处理结果。
2.业务逻辑层:负责将系统内数据层中的各项信息进行一个加工处理和分析,在将分析结果输送到数据层进行一个保存和返回给界面显示给用户和食堂管理者。
3.数据层:顾名思义,就是对师生消费在食堂的消费数据进行一个保存,为逻辑层的数据分析提供庞大的数据基础。 
(二)要做好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以RFID技术为基础,发挥手机APP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这些优势点和餐盘、菜品等结合起来实现自动识别和扣费,实现高效就餐。同时要定期的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更新,让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师生多方面的就餐需求;对硬件和软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重视,不断改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系统目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中国高校食堂的发展情况,对高校食堂的RFID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其与传统管理系统相比它的大数据分析、手机APP等的优势及特点。有效的保障高校食堂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良好的服务性,便利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实现高校食堂的网络管理和现代化管理于一体,体现高校食堂管理体系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 范虹霞.探究基于RFID的智慧高校食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218.
[2] 卢晓丽. 高校食堂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3]赵婕. 高校食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4] 任怀坤. 基于VB.NET的高校食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