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供电所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供电所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作 者:尚爱凤 江婷婷 沈耐水 亓英 (国网莱芜供电公司,山东 莱芜 271100)

 尚爱凤   江婷婷   沈耐水   亓英善

摘   要:激励机制是现代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也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供电所在农村电网配电营销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农村低压线损、电费回收等重要任务。抓好供电所管理必须首先抓好供电所员工的激励,薪酬激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供电所;员工薪酬;激励机制
引言
供电所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关键是必须吸引并留住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本,即公司需要的人才。目前,供电所激励机制相对单一,不同单位绩效落实相对不平衡,个别供电所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薪酬、绩效和精神激励与公司发展和工作目标没有完全统一,制约了工作和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一、供电所员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
不同岗位的用工执行的工资制度并不相同,有岗位技能工资,有岗位薪点工资,两种工资分配机制不同,津补贴项目不尽相同,造成薪酬分配标准不统一、员工收入不均衡,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在解决混岗问题、规范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标准、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很有必要。
(二)薪酬分配中能力和业绩导向不明显
随着近年来乡镇地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农电一线生产人员的结构性缺员日益突出;且由于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供电所所在辖区范围、承担工作任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供电所人均营业户数、人均线路维护长度等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而原有的供电所奖金是按人员核定,导致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劳动效率的供电所之间收入没能拉开合理差距。
(三)薪酬分配激励作用不明显
一方面,工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虽然每年都根据当地社平工资目标进行合理的年度收入调整,但薪酬待遇政策的长期一贯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入的增长,缺少薪酬分配增长机制。另一方面,除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外,缺少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项目规范、标准统一的激励机制。
二、供电所员工薪酬机制策略
(一)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和辅助工资三个单元构成。
其中,岗位薪点工资是以岗位和薪级为基础,用薪点数设置工资标准,用点值计算发放额度的工资单元。按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的差异确定相关岗位的标准岗级。综合考虑现有人员素质、收入水平和绩效考核等情况确定薪档。
辅助工资主要包括企业服务津贴、学历津贴、技能津贴、交通通讯补贴和其他津补贴等。
绩效工资是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工资单元,按照业务类别将绩效工资核算到各部门,各部门应建立各自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月对每位员工进行评价,依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考核发放,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二)探索建立并实施团队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针对供电所结构性缺员、现有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创新探索实施基于供电所业务工作量的团队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综合考虑供电所人员配置、劳动效率等因素,莱芜供电公司确定团队绩效工资,其计算模型如下:
供电所团队绩效工资=(供电所工作量系数*绩效初始基数+工作量单价*工作增量)*考核得分
供电所工作量系数=供电所加权总户数/所有供电所加权总户数*45%+供电所加权售电量/所有供电所加权售电量*5%+供电所加权公变数/所有供电所加权公变数*25%+供电所加权线路长度/所有供电所加权线路长度*25%。
加权户数=地形系数*(农村居民户数*1+小区居民户数*0.75+分布式光伏户数*2+其它低压客户数*1.2+充电桩代维数量*6+专变客户数*12)
加权售电量=地形系数*年度售电量
加权公变数=地形系数*公变数量
加权线路长度=(400V线路长度*0.8+10kV架空线路长度*1+10kV电缆线路长度*1.2)
绩效初始基数根据当年工资总额和上年度收入水平测算确定。
以工作量为基数核算团队绩效工资,对于超员供电所出现减员、缺员供电所出现增员时,均保持核算模型不变,即“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
(三)加强全员绩效管理,完善供电所绩效考核
组织供电所合理、准确制定供电所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合理确定内勤、外勤及供电所管理工作积分分值。对供电所成员的考核包括工作任务考核和综合评价两部分。工作任务考核包括工作数量积分、工作质量得分和其他得分,是供电所成员绩效考核的主体,占考核比重的80%;综合评价包括工作态度、考勤等内容,为定性分级评价,占考核比重的20%。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绩效薪金分配、岗位调整、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拉大收入差距。
(四)多种有效激励手段并举
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档晋升机制,每个岗级设置6个晋升薪级,根据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积分,在同一岗级的薪档区间内晋升,建立晋升机制。结合公司重点工作,推出安全生产奖励、优质服务津贴、星级台区经理任期内奖励等多项激励措施。
(五)关注员工个性需求,丰富多维度激励体系
针对员工对多种激励方式的需求,在工资以外,结合全面薪酬理论与企业实际,将团队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学习激励、成长激励、服务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个维度的非物质激励手段纳入供电所激励体系,以可控可用可发挥实效的全方位激励,实现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引导。将各项非物质激励项目的应用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贡献及能力积分进行挂钩,使非物质激励具备与物质激励导向一致的激励功能。
结束语
供电所员工的激励是一揽子工程,薪酬激励作为激励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建立完善、配套、持续的激励机制,打破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工作能力高、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的农电员工得到实惠,达到“留住关键人才、流动一般人员、激励后进人员”的目的,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