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必要性研究

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必要性研究

作 者:刘 宇 (哈尔滨市双城区金城乡学校 150000)

 摘   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支撑,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合理应用也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实现信息化的合理应用成为了探究的新课题,通过信息化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维方式,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从而实现传统优秀师德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为此,文章对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必要性做出了浅要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中小学;师德建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更深入的渗透社会各发展领域,而教育作为培养与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实现信息化的应用是教育进步的表现。而在教学事业发展中,师德建设成为了重点探究话题,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对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具备现代信息化意识与思维方式,拓展自身的视野,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服务,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实现信息化的科学运用十分必要。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师德并不是对传统师德的全盘否定,其与传统师德一脉相承,结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需要进行了创新,赋予了师德内涵新内容。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了教师手段以及教师模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知识体系、技能结构都产生了新的变化,而师德与教师的工作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师德是教师在遵循信息化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尊重信息与网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影响,从而结合信息化技术在从业生涯中展现出职业道德与思想素养[1]。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要性
一方面,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刻的理解信息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的内涵。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师德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技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透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更好的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觉的遵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原则,使自身与课堂、学生协调配合,顺利完成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应用,使教师更准确的界定自身的角色。信息化教学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行支配与利用,教师需要认识到新模式的意义与影响,并能够从自身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更好的运用新模式引领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准确自行自身定位,了解自身需要掌握的能力与个人发展的方向。
三、信息化在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应用的策略
(一)从教育行业来讲
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化时代师德的建设,政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者的作用,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从大方向上建立师德建设监管制度。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切事务都纳入到法律约束范围中,因此,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在监管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也要通过完善的制度以及法律手段,切实落实师德问题预警机制、师德奖惩机制、师德学习考核制度等多项内容,制定明确的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参照,发挥对教师的警醒与警示作用,一旦出现师德问题要做出严厉的处罚[2]。
另一方面,构建师德培育组织与监管组织。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建立专门针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育与师德建设监管的组织体系,明确该组织的责任与义务,保障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应从上级管理部门到学校构建一套垂直的组织体系,由教育部门做指导与学校基础教育管理司等部门展开密切的配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理顺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开展师德培育活动以及建设活动中切实发挥出监管作用,有效的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二)从学校来讲
学校是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承担载体,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都要依托于学校,因此,应实现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机制,在建设师德过程中,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建立师德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师德建设是关系教育质量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绩效考评机制,在肯定教师的工作成果以来,也为教师工作成就提供充分的保障,鼓励与引导教师尊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个人行为约束与管理。并利用信息化平台成立教师师德建设绩效考评系统,在系统中可以将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联系在一起,从多个角度了解师德建设的实际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考核方式,使考核更加全面、具体,改变学习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发展现状,将更多的资源以及关注投入到师德建设上。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师德建设内容。师德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断的优化,需要教师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与生活中都加强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结合内外部两股力量,从意识以及技能两个角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修养。因此,借助信息化优势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与交流制度,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拓展教师的视野,让教师对师德有更深入的理解。学校可以建立师德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聘请专业的教学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指导,讲解师德规范的内涵,提升教师对师德的科学认知。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空间,可以就个人自我学习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传递相关经验[3]。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教师师德建设提供更多的启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德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师德的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我国教育从业人员的高端素养,提升教育水平。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应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师德建设模式,为开展丰富的师德建设活动提供支持,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师德建设手段的有机统一,让教师对师德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小琼.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必要性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3):119-123. 
[2]臧雷.基础教育师德建设内涵、着力点与方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30(10):1-5.
[3]杨濡菡,冯文全.孔子的师德观对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启示[C].//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西华师范大学,2014,21(19):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