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沈红星
(江苏省海门市海永学校,江苏 南通 226127)
大
中
小
摘 要:开放式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开放式教学改变了数学课堂中沉闷、古板的气氛,使数学教学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下学习,能更好的融入数学课堂,从而吸收数学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积极探索了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最终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教学探索
一、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来体现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意识,让小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通过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探究主体的位置上,并通过数学教学提供的学习知识进行探究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自身在数学课堂上的价值,从品尝到发现,探究数学学习的乐趣。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如何确保数学教学的有趣性,需要教师通过对数学中不同的定理和知识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模式的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数学知识变得灵活多样,给人以新鲜感。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探索
1.开放式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式教学资料,提供的资料应达到能使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开放式教学资料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资料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
1.1在资料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在对资料的选择上也要遵循一些原则:要创造性的应用数学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要学会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发现学生身边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为教学所用,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开放式数学思考要求学生的思维根据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而适时变化。即将传统的“你教我学”改为“小组合作、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思考过程的开放式。例如: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教材可以依据实际问题引入“13-5”:一共有13条鱼,小猫吃了5条,还剩多少条?教师让学生思考这道题目时,不能将重点放到“13-5”上,应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探究这道题的多样算法。具体为:第一种算法,让学生根据题目立意,列出算式算出结果;第二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橡皮或者铅笔代替小鱼,摆出13个,分成两堆(一堆10个,另一堆3个),然后动脑思考怎么摆动工具能最简单的算出“13-5”;最后,在学生操作演示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意见,最后选出最简单、易懂的算法。
2.开放式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提问一般都指向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创设开放式课堂提问,让学生融入到思维情境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要适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进行情境的设计,通过提问一些多向化、开放化的问题,让学生灵活的发散自己的思维。例如,在进行数学知识“圆的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思维画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多样化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哪些物体本身不是圆,但自身的运动轨迹是圆形呢?你可以用什么工具画出完整的圆?”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根据数学问题采取不同方法完成“圆的认识”,证明了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上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3.开放式练习
3.1设计调研型练习
调研型练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对周围现象和规律进行相关的数据搜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进而认识世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关于学校1-6年级学生人数的统计图,或者一周内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等,这种简单的调研型练习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作业既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做调研作业,然后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2设计合作型练习
数学教师还可以设计合作型练习,通过让小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师布置合作型练习,可以使小组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让学生自己摸索合作技巧。例如在学习完“圆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合作型练习:①观察家里的圆形物体,拍照并记录名称;②学习小组开展社区考察活动,在小区内、街道、公共设施处寻找圆,并记录下来;③利用公共网络查询关于圆的资料和物体,小组进行资料整合;⑤小组间举办一个“身边的圆”为主题的交流会,所有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收集的实物、图片及文字进行交流,并谈谈在进行合作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4.开放式教学评价
数学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来说,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都是以成绩或者答案为参考的,而开放式的评价设计需要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开放式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还可以设计学生互相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等来丰富评价方式。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使学能更好发挥自身的个性,启迪数学思维,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常艳敏.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1(15):70-71.
[2]吕琦.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内容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9(11):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