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作 者:周卓莹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湖南 长沙 410023)

 摘   要:为了突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不仅仅要推动幼儿园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也要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弘扬本土文化。

关键词:本土文化;幼儿园教育;办学特色
如今,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市场化背景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幼儿园教育应该适合幼儿发展,突出办学特色,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展现幼儿园办学特色。
一、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本土文化资源呈现出多层次的特征,在本土文化教育中,应该本着适宜性原则,选择贴近幼儿心灵世界的内容,从而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本土文化资源。
(二)地方化原则
本土文化资源在本土教育中是基础,所以幼儿园在本土文化教育中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积极开发本土文化课程。在本土文化教育中,应结合地方化原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本土文化课程活动,弘扬本土文化
课程与文化息息相关,将本土文化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应用,构建幼儿本土文化课程,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使幼儿了解本土文化,今后更好的弘扬本土文化。比如,幼儿园内可以开展“旅游风景线”活动,幼儿深入到大自然中,挖掘本土文化,了解家乡的自然和地理特征,对家乡的特产非常了解,使幼儿在心底里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二)通过本土文化课程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开展本土文化教育,使幼儿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精神,带动幼儿各类感官,感受本土文化的价值,从而使幼儿更加关注本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创设情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观察、听、说、做、玩的环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墙壁上将家乡的美景图布置好,幼儿在观看了这些图片后,对自己的家乡文化非常了解。通过区角活动的设计,幼儿可以深深感受到本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精神,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设置音乐区和表演区,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的同时还可以自由表演,比如欣赏花鼓戏《刘海砍樵》,教师可以将花鼓戏表演中采用的服饰、脸谱、道具等准备好,让幼儿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感受花鼓戏欢快、活泼、热闹的特点,引导幼儿知道其实方言也可以用来唱歌和表演。对一些手工艺术品比较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可以构建美工区,幼儿在这个区域内,将纱巾、发卡、项链、彩色皱纹纸、树枝、树叶、纸盒等拼接,形成艺术品。
2.开展身临其境的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亲身体验,走进地方生活,感受本土生活特色。在清明节期间,为了让全体幼儿了解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组织《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确定主题,让家长和孩子动手制作小白花。带领幼儿到烈士公园进行扫墓,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默哀致敬,缅怀先烈,献上小白花,用自己的心意来表达对烈士的敬意。带领幼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认真听取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
3.幼儿当“导游”,介绍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语言环境,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在本土文化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强化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例如:火宫殿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在家乡特产的展示中,教师就可以布置长沙“火宫殿”的场景,让幼儿扮演导游的角色,介绍家乡的小吃,将臭豆腐、糖油粑粑、麻油猪血等介绍给大家,并介绍臭豆腐、糖油粑粑等的制作和食用方法,讲清楚臭豆腐的特征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次,让幼儿自己设计广告词,推销产品,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既可以展现自我,融入自身的情感,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本土文化为载体,促进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
在幼儿教育中,本着合作的理念,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深入合作,使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在本土文化活动开展中,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1.家长志愿者
幼儿园应该积极采纳家长的教育建议,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现在怀二胎的妈妈都比较多,正好幼儿园有个妈妈肚子里已经有个五个月的宝宝,肚子已经很大了,这位妈妈作为志愿者,和班上幼儿分享的内容是《我在慢慢长大》,她用PPT课件的方式给幼儿们讲述小宝宝是如何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故事。妈妈边讲故事,边和班上的幼儿们游戏互动,让大家也也塞个皮球来体验妈妈大肚子的辛苦。班上的幼儿们听的非常认真,都感受到了小宝宝长大的喜悦和妈妈付出的辛苦。
2.亲子活动
结合本土文化的特征,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例如:策划“大手牵小手,一起来运动”的主题游戏会,为幼儿和家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活动前发通知,请家长选择参与项目,做好运动会的报名、统计等工作。同时要求家长和孩子自己动手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道具,各班提前指导家长和幼儿熟悉游戏方法,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活动中亲子间相互配合积极参与。通过亲子运游戏活动,既培养幼儿积极进取、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又培养幼儿与父母或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精神。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孩子之间、家长之间、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机会。
(四)使本土文化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
1.亲近自然
本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挖掘丰富的自然资源,带领幼儿去当地的植物园和动物园,使幼儿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业生态产品,春节带领幼儿到乡下、到田间观看水稻的种植,参观无公害蔬菜大棚。让幼儿感受地域文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传说、神话等,以讲故事的形式讲授给幼儿。
2.融入社区
社区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最好的载体,社区有学校、幼儿园、超市、医院、敬老院、电影院、派出所等等,处处都蕴含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观察超市中都有些什么商品,如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组织幼儿观察交警的指挥,知道交警叔叔每个手势的意思,培养幼儿从小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利用重阳节准备好精彩的节目和丰盛的礼物,带幼儿去敬老院看望和慰问老人,既让老人们深切感受社会的关爱,又扩大了幼儿的交往领域,让幼儿从小学会尊老敬幼的美德。
其次,利用节假日,组织幼儿到社区中开展各类文艺节目的表演,从而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一些生机。通过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儿童可以掌握一些本土文化。社区也可以提供一些本土文化教育的资料让儿童定期学习,然后通过各类形式让儿童实践。
(五)在幼儿园课程中结合本土课程
在本土课程选择中,可以选择民间文化、音乐戏曲、民间美术等。尽管本土文化教育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是本土文化课程的设计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还应该设计活动课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当的调整课程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例如在儿歌教学环节中,小班的幼儿可以朗读儿歌,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中班的幼儿可以背诵儿歌,将儿歌编成一些简单的歌曲。大班的幼儿可以朗读歌谣,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谣,通过歌谣的演唱,掌握一些音乐元素。在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欣赏感受法、环境熏陶法、活动整合法等方式,从而进行主题的探究。
(六)创设富含本土文化的幼儿园小环境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环境的浸染,促进本土课程的实施。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渗透本土文化,为幼儿创设学习本土文化的环境,营造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的环境,使幼儿园布满艺术气息,从而激发幼儿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幼儿在自然和轻松的环境下可以表达自我,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整体环境的创设中,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民间气息的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建设环节中,除了展现一体化的审美情趣外,还应该将本土艺术作品融入其中。在走廊、墙壁、楼梯等设计中,可以设计语言区、美工区、表演区和社科区等,可以将民间的美术作品放在其中,也可以将幼儿的剪纸和手工艺术作品等摆放在其中,从而丰富环境,幼儿在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可以获得丰厚的审美体验,也能提升他们的民族归属感。针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中帮助幼儿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从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要完善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整合,提供民间艺术文化的支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方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对本土文化进行整合与开发,充分利用各类人力资源,从而建设支持性环境。
(七)在互动中渗透本土文化
在幼儿园内应该建立和谐和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拉近距离,通过有效的沟通,提升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本土文化,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将本土文化融入,使学生产生社会情感和学习动机。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族艺术形式,教育与幼儿产生互动。
结语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本土文化,使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热爱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幼儿教师更要从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宛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增强园本课程内容的适宜性[J].教育导刊月刊,2011(2):44-46.
[2] 黄桂梅.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 甘肃教育,2012(14):20.
[3] 浅谈当前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误区[J].教育导刊,2012(2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