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 者:张 梦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枧底学校 334604)

 作文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尤为重要的是写作水平也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平台,同时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世纪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陈旧繁琐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更新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是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势在必行的举措,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驰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增强创作信心。
四、让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素材
  写作离不开生活,这是无数优秀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就小学生写作教学而言,教师不仅需要教会他们写作的技巧,更需要教会他们如何从生活中取材,如何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泉。同时,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有益于学生开阔思路,而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则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动学生的写作意愿。 例如,某天下雪,学生们人在教室里心却在外面时,老师不应批评学生,也不要强迫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里,反而可以利用雪带给学生们的欢乐,进行实践教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学生们出去好好玩一下。等回到教室后,问问学生的感受并让他们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相信亲自体验过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会比生搬硬套来得更加动人。同样,这种方法也为学生寻找写作思路、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参考。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也有利于提高以后的写作教学成效。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