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绽放艺术之花——探究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 者:张淑华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一中学,安徽 阜阳 236055)
大
中
小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 体验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讲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美术的创作自然也不例外。美术作品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选取合适的颜色与形状制作卡片,发挥创意,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还可建议学生将设计好的贺卡配上文字送给亲朋好友。在这一创作与赠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1.2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美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美术的美学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因兴趣乐于学习,因学习乐于探索生活,美术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从生活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1.3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又可以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寄托对生活的情感,将美术创作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例如,在学生创作人物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画中表达对父母、对好友的深情,以情带画。在创作自然风光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察树木花草,了解它们生长的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受自然的力量。这一系列反复对生活的感悟,不但能使学生寄情于生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好的眼光,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2.1 因势利导,让美术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在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叛逆心理潜滋暗长,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展示独特的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学生在语文课上品味语言、意境,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再现图画意境,带学生由诗入画,对他们理解诗歌意境有很大帮助。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同样为其他古诗词配上精美的图画,在教室展台中展出,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一幅幅与文字相搭配的意蕴隽永的画卷,是学生对诗歌个性的理解,又是美术技能的培养。
2.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美术课堂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仅靠一本课本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许多校外资源、信息资源的展现无法进行,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快速共享,它能生动地展示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欣赏评述课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精神内涵。又如一些综合探索课程本身就来自民间生活,但是许多学校因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校外教学,教材中的内容极其有限,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必会让课程脱离生活。
2.3 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的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包括线的韵律和表情、发现黑白灰之美、充满形式美的立体构成、江南民间艺术等,通过这些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把教学主题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那我们就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有关服装设计的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T恤设计大赛,主题是“母亲节,让我们的母亲变得更加漂亮”,每人准备一件白色的棉质T恤,尺寸依母亲的体型而定,图案依母亲的气质而定,一些学生会把母亲最美丽的瞬间用画笔记录下来,一些学生会把平时羞于直接表达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用画笔表述出来,还有一些学生也会把最爱吃的水果、最喜欢的明星等用画笔描绘出来,当每位母亲在母亲节时收到这样一件礼物时,都会体会到孩子真正的成长。而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这次主题活动,不仅懂得了一些技能知识,如丙烯颜料干了以后不溶于水,可以用于T恤上作画,懂得了如何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去挑选服饰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身边的人,懂得热爱生活。当然,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有很多,如对我们所制作的图画、卡片、工艺品进行义卖,捐赠灾区等主题活动,都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具体体现,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4 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走向生活
展览学生的美术作品,不等于就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其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技能,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比如说,学过纸面具一课后,若适逢节日,何不来个化装晚会;再如,校园文化的建设何不放手让学生施展自己的美术才华呢?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而应该采用让学生的作品走向生活的方式,让人民大众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学生得到的评价会闪现着生活的光辉。
3、结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葛赛芬.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2).
[2]许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方式探讨[J].快乐阅读,2017,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