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

作 者:张桃英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三中学 563000)

 摘   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是一门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现行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都非常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生物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抱着教材不放、照本宣科机械被动的教学法,要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立足现实,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思想与求知欲,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所产生的全新教学模式,即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开展起来,这对教师要很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一个传道解惑的角色,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进而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将生活化真正的引入到教学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教学质量。如何才能高效的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切实通过显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笔者就从这一问题入手,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1、构建有效的生活情境,优化新课导入 
  众所周知,精彩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能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为后续学习服务;能创设良好氛围,沟通师生心理,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等。
课堂的导入方式因组织策略、形式策略、资源策略、课型种类而多样。教师应联系生活、社会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作为切入点进行课堂导入。趣味性、时效性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首导入,往往能促进学生倍感亲切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自觉进入教学情境.教学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笔者在教“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内容时,就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视频”作为课首导入,以“孙杨听到出发口令后快速从出发台起跳出发,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展开教学。这样处理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等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首情境创设的素材在教学中俯拾皆是。再比如“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节教学,笔者引用来自人民网的一篇关于“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的报道作为课首导入,以“大头娃娃的头比较大,面部浮肿,四肢瘦小,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展开教学。一段视频,一则新闻报道,一张图片,一个故事,只要是源自生活,必将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有一些知识点繁多而零散的章节,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实例恰好与多个知识点都有关联,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将有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抑或自然转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轻松构建更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典例,探究了碱基对几种改变方式与蛋白质、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当地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检查指南,以其上的温馨提示:“尊敬的女士们:如果您已经怀孕了(或计划怀孕的前3个月内),请主动告知医生,避免接受X射线检查”为切入点引出诱发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基因突变的类型等内容的教学。紧接着笔者呈现来自京华日报的一则报道“神州九号搭载物亮相,太空种子分发给全国中小学生”,学生对报道中的“其中有青少年搭载的科学实验种子,遨游太空回到地球。它们将分发给全国中小学,共同开展长时间的栽培和对照观察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者抓住这一契机顺势追问:假如可以让“神九”帮同学们带一批种子上天进行育种,你们选“干燥的种子”还是“萌动的种子”?为什么?从而引出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否一定可遗传给后代等诸多问题的教学。 
3、增强课外实践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课外活动、课后作业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时间和空间较为自由,属于“空白”模式,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的思维、促使学生延伸课堂知识的纵度和深度,锻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可以活化这段“空白”,增强一些生活化的课外实践,引导学生独立地从生活中探究生物知识,进而养成探究科学、观察生活等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课外实践来让学生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热爱生活,较为重视学生自我实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体验、实验、探究等课外实践来强化学生运用生物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学生“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笔者设置了探究、实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教学内容知识有关,记录下来。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对植物(如蔬菜)进行实验,并记录过程谈谈自己的感想。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有很多。通过设置这样的课外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性,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内省,以及运用,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在创造。
参考文献
[1] 黄巍.让教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0,26(8):33-34.
[2] 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6,3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