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观察力”培养与习作水平提升的策略
作 者:朱品治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教育局,四川 阿坝州 623100)
大
中
小
摘 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写,习作水平的提升应着力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并能把周围事物用书面表达出来,愿意与人分享,通过持久的积累来提升习作水平。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习作水平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渠道更加多元化,学校、家庭也会乐此不疲地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只要我们能够静下来听,你会发现,很多小学生,可以天南海北地为你讲许多情节生动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参加过的活动等等。但你让孩子们把它写出来,他们就懵了。这种情况,在习作课上显得尤甚。动笔之前说得头头是道,该下笔却又无从着手,绞尽脑汁后三言两句就结束的窘境是困扰小学习作课一大难题。现以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来谈谈习作水平的提升。
一、观察是习作的第一要务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在习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孩子的接受知识面更广,信息量更大,按说习作不应存在大问题,但事实相反。小学生习作时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究其原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过多的是强调教给学生习作方法与技巧,没有注重习作基本功的训练——观察的指导。教师们都知道,要写好习作,必须有丰富的素材,这需得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虽然学生们也参加了各类活动,但却没有做有心人,观察不到位,感受不深刻,难以把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感转化为文字的东西,也就造成下笔难的现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升华自身的感知,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力的支撑。
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需要让学生爱上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寻找乐趣。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观察乐趣,就能够在观察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观察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观察任务,如对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或者观察家里养殖的花草,并记录这些事物的特点。在记录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绘画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你写我猜的游戏,让学生观察某位同学的外貌及神情,并把自己观察同学的特征描写下来,然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所描写的是谁。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仔细观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远比我们那一代人的知识面广,信息来源丰富,学校开展的活动也更丰富多彩,他们的情感也更加丰富一些。所以,我们教师再也不能缘于传统习惯的教学方式,在习作课时仅仅去讲该怎么开头,如何结尾,谋篇布局又该怎么办的问题,一定要厘清学生习作难的关键所在。小学生习作难,难在缺乏素材的积累,难在分不清人和事的特点,不知道细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他们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小学生的习作,一般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有:
有的习作,一看洋洋洒洒一篇文字,还能堆砌很多华丽的文字,仔细一看言之无序,写的是东一句西一句,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学生观察是无序所致,他们没有掌握按顺序观察的方法。
有的习作,从头到尾的把整件事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通篇习作 “平均用力”,看了让人乏味。这是学生观察是不深入细致,没有观察到对象的特点和重点,缺乏对人、事、物及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没有写出突出的地方,也没有精彩的片段。
有的习作,整篇给人枯涩的感觉,让人读得费劲。学生习作时就事写事,没有展开联想和想像,没有融入自己体验的情感。
如上所述,教师必须着力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诸如:“中心景物观察法”:即观察某一处景物,指导学生有序的进行“从上而下”、“从远到近”或相反的顺序观察。要抓住景物特点,抓住中心场景来写。
“过程观察法”:特别是在记事的写作,要教会学生掌握:“先......接着......然后......”等词语把过程写下来。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教学,那么过程描写就简单了。
“由表及里观察法”:在指导写说明文时候,这非常重要。
当然观察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会运用。教师教学中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知晓习作的功夫在课外含义,领悟到观察与习作的关系,并认真去践行,也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养成写观察日记习惯是习作水平提升的关键
当然,习作水平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什么程度的。习作水平不仅是建立在学生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不断的写作积累上。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只是习作迈开了第一步,我们关键的目的还在让学生能够写出高水平的习作。
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教师必须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要有意无意地去为学生营造体验观察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让孩子们留心生活,不断在实践中汲取习作的素材,并能积极主动的把它用文字写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养成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快,坚持力不足,好习惯的养成还要教师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长期不断的督促才行。为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如经常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或出一些有趣的观察题目让学生进行习作。通过让学生在班上阅读自己的习作,选一些优秀习作张贴在板报上,制作班级优秀作文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比赛或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等等,在一系列的成果展示活动中,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自然得到激发,他们在活动参与中把“畏惧”习作的心态克服,天长日久习作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卞卫勇.小学生写作水平如何在细微中提高[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11):73.
[2]曹宇,徐强.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J].中外交流,2018,(5):170-171.
[3]陈薇.培养两种能力,提高写作水平[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1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