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当然,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而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呢?笔者以为做好的方式莫过于与学生同读共享,构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共同体。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同读共享
前言
课外阅读共同体可以让高中师生超越功利、过一种有意义的文化生活共同体成员不仅包括本班、本年级甚至全校的同学,也包括他们的老师。共同体的成功建构,可以让高中的学生和老师有超越应试功利、让思想自由呼吸、让灵魂浸润书香、让心灵自在飞翔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同读共享的课外阅读共同体,与学生共同进步。下面笔者就从自身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出发,谈一谈同读共享模模式下的课外阅读。
一、同读共享模式下的课外阅读共同体
生生共读。同伴比教师更有影响力信息时代使得任何群体对知识的垄断不再可能,学生比教师懂得多不再是新闻。高中生尚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同伴的评价更易“俘获”他们的兴趣。这恰是优化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一大机遇,我们可以借助“同伴影响”这一杠杆来撬动学生的阅读意志和阅读行为。
师生享读。教师的跟进支持不可或缺共同体中的教师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的跟进支持对于其他成员的鼓舞、对于共同体品质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自身的阅读视野需要不断拓展、阅读趣味需要丰富优雅。正如同苏轼在《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一文中说写道:“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歌声响起来了,人欢乐起来了,寒意顿减,以致瓦上的雪都先融化,即“闹”产生“热”。教师的阅读趣味和阅读分享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
二、同读共享模式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是课前名言鞭策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笔者常在上课前给学生讲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读书。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作为座右铭,每天记一句,时时鞭策自己。学生为了收集名言主动去阅读课外书,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是树立榜样激励带动读。榜样的力量是无尽的。为树读书“榜样”,笔者让一部分学生先走一步,引导他们看书,带头脱“贫”致“富”。定期让喜欢读书的同学进行读后演讲,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爱上阅读。同时也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读书,请他们登台讲读书收获和读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读课外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获得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这种“名人效应”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当然这种榜样的力量也源于我们教师自己。笔者自身也会给学生树立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经常利用课间时间,拾起一本书来读,学生见此情景,自然也会油然产生一种敬佩情感,也会愿意主动约束自己,让自己也成为一名阅读爱好者。
三是“一篇带多篇”分享读。“一篇带多篇”就是教师通过讲读课文的“以点带面”的归类或拓展性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使其在阅读“多篇”同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语文综合素养。笔者经常会在完成每篇课文教学任务后留出一定时间补充几篇同主题课文,或者推荐几本可以阅读的书籍,以此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形成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做出价值的判断,达到深化本单元主题的目的。
比如学习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如果学生想要对朱自清先生有更多的认识,就可以推荐学生再去读一读他的《春》《匆匆》等文章;又如教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如果学生想要对古人爱情故事有更多的探索,想阅览更多爱情典范故事的话,就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浮生六记》《长恨歌》《钗头凤》等等;学完《林黛玉进贾府》之后,若是学生还没读够曹雪芹笔下的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就引导学生一定要去完整的读一读《红楼梦》。告诉学生,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自己读出来的、悟出来的,更多有趣的故事都在书中可以找到,更有灵魂的人物也可以在书中读到,你若想一探究竟,就应该拾起一本书,真正读起来。
四是教授方法引导读。阅读除了要有兴趣、有好的书籍之外,还应该懂得读的方法。因此在同读共享的模式下,我们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比如让学生明白有的书需要品味性的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力求明白透彻,了然于心,以便汲取精华。对于名家名篇和其他文质优美的作品,就需要静下心来细读,读通、读懂。在精读时,在自己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语、批注中心思想,并能立足全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能熟读成诵,这样才有效果。又比如有的书需要浏览性的略读。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知其大意,或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内容提要,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结束语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其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语文教师要超越课堂,通过师生同读共享的模式来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J].温立三.语文建设2006(11).
[2]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J]. 李心雨.语文教学之友.2011(12).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J].靳健.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