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OTD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级、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学专业各2个班共18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人,对照组给予传统授课方式,观察组给予OTD教学法。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各项目平均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采用OTD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 OTD教学法;康复治疗学;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具有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涵盖内容多等特点。其涉及疾病多、范围广。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还需要物理、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各种康复理论、康复评定方法、治疗手法、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观察和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创新精神,是我院教师面临的课题。OTD教学通过临床观察 (Observation)、理论学习(Teaching)、案例讨论 (Discussion)的渐进式模式,进行临床病例观察、病史采集获取临床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理论学习后,分组病例讨论。该模式具有灵活性、系统性、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等特点,可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OTD教学法已经被用于康复医学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我们将OTD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本文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6级、2017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各2个班共18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人。观察组90人中,男性37人,女性53人,年龄18~22岁,平均(19.73±1.02)岁;对照组90人中,男性35人,女性5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授课方式,即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授课,每个教学单元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实践学习。观察组给予OTD教学法。
1.2.1OTD教学法 O阶段:根据康复治疗学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模块。为学生挑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病例、康复器械等,根据病例情况提出问题,安排学生到医院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见习。根据提出的问题与患者交流,并了解病例诊断、康复流程,熟悉康复器械的使用等。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临床医学影像,并提供相关期刊、网站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T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将学生分组,老师在课前先提出本次讲课的关键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最新文献等方式确定探讨的题目,并将相关内容整理成理论介绍,或将临床见习内容整理成“感想”。理论学习完成后,各小组将上述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分享。由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其他学生均可进行提问,并根据组员回答情况进行评分,作为平时成绩。
D阶段:由老师提供临床病例材料,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根据病例情况提出问题,结合O、T阶段的临床观察和理论知识学习解决问题,回答预设问题。各小组将各自病例分析、讨论情况进行汇报,由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1.2.2教学效果检测 (1)理论考试成绩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所有学生均采用相同的期末考试试卷,总分100分。实践能力考试包括病史采集、功能评估、案例分析、治疗技术等四部分,每部分25分。(2)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否能提高自学能力及临床观察能力、是否能提高操作技能、能否满足自己对康复知识的需求、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否能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共10项,每项20分,共200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均数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n=90)
2.2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观察组各项目平均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下页)
3、讨论
康复治疗技术学课程与临床医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关系密切,实践性强,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需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OTD教学法从病例观察、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方面层层展开,循序渐进,以病例观察为基础,获得感性认识,引起好奇心,提出问题,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解答问题,并将病例观察融合到理论学习中,加深了对病例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老师点评,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理论知识。OTD教学法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并重,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融合,融会贯通,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临床真实病例的认识,也提高了对理论的理解[4]。该模式围绕各种康复治疗问题,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发现、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形式包括与患者交流、自学、课堂学习、观看多媒体、模拟病例、查阅文献、讨论、点评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自学能力、早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其交流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推理、归纳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各项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OTD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杏.OTD教学模式在心外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13-115.
[2]张细梅.OTD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 30(14):1788-1790.
[3]温育芳,应春晓,陈婧婧,等.OTD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6,15(2):22-24,27.
[4]李小宏,余和平. OTD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6-7.
[5]周璇,杜青,杨晓颜,等. OTD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6):698-700.
作者简介
田迎霞;女;197711湖北大悟; 硕士;高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