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德体是一家—— 试谈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的作用

德体是一家—— 试谈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的作用

作 者:闫丽燕 (山东省荣成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264300)

摘   要:教育法解释教育的目的是这样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将德育渗透进体育课堂,恰恰与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能够具体化,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体育

青少年三观尚不牢固,将德育渗透进体育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可谓一举多得,而体育课堂也恰恰需要德育的力量给予更好的辅助,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体育课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果断、勇敢的意志品质。下文将试述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中庸》中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实我们教书除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中去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无论是技能学习的互帮互助还是体能锻炼的顽强拼搏都离不开德育的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自然结合的同时要凸显出目标意识
用目标引领内容,确立了目标,然后再选择用什么形式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会更自然将德育渗透进体育的教学中去。例如一节田径中长跑的体育课堂,经历了中考800/1000米的备考,多数同学对于这样的课堂是排斥的。而田径又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必修模块,如果更换一个教学目标将枯燥的中长跑课升级为极限挑战课,或许一开始就会调动同学的参与度,在长跑的极点出现的时候,高尚的目标将会让孩子们克服极点的生理疲惫,培养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样自然的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事例中感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一点一点地发现、感悟,从而将德育无形的注入他们的心里。所以,体育课设计前先理清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才决定有什么样的形式、活动,能注意克服内容和形式两张皮的现象,不会让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二、 体育模块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的各个模块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期中,比如体操模块与顽强精神相结合,田径模块与吃苦耐劳相结合,球类与团结合作相结合,比赛与团队意识。各个模块的学习都可以渗透互帮互相、助人为乐的德育过程。一次市运动会,一名普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由于体力透支在200米决赛 时候摔得很惨,等我赶到赛后医务处的时候,看到她擦伤很严重,那血淋淋的伤口让我看着就心疼。可是她看到我说得第一句话却是:“老师,我给团队丢分了!”说完伤心地流下了眼泪。那么严重的伤痛没有让她流泪,想到自己没有为团队争得荣誉她却泪如雨下!孩子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没有这次比赛我们怎么能看到孩子们这样光辉的一面。
三、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占有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我评价环节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他评。把体育学科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与德育本身的目标自然的结合起来,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品质。例如一节武术课的小结环节,让同学进行自评、互评、他评总结出这节课的优缺点、让学生反思自我的同时勇于评价他人,做一个中肯公正敢于直面自我的人。
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德体不分家
德体是一家,德体不分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体育教材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目的是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发展协调性、灵敏性、等等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轻言放弃,勇于向前以及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组织性、纪律性,学会关心集体、团结互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 结论
德体是一家。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素材的渗透,自然而又必然。两者的渗透结合,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的参与度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非分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积极进取、拼搏向上;还可以培养他们豁达、乐观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素材不但但是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学生的身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需要老师用心备课,用心上课,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要靠教师用心付出并且持之以恒以身作则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董一红《什么样的品德课才算是好课》:中国德育杂志社.
[2]沈国莲《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