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郝塞-布兰查特模型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郝塞-布兰查特模型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夏冰清 王爱民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430000)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的扩张,因材施教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提出用郝塞-布兰查特模型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
[关键词]课堂教学;因材施教;郝塞-布兰查特模型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各国纷纷在对教学进行改革,尤其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认为郝塞-布兰查特模型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一、课堂教学中应用郝塞-布兰查特模型的必要性分析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
在我国,不少高校,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来培养不同人才的状况未实现较好突破。就是在大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当前,虽然各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但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够和学生扩招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高校还只是停留在以讲解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上。随着当前学生个体意识越来越强这样一种趋势,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学生的需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表现不积极,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早退,逃课,旷课等现象。
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这正是管理学中提到的郝塞-布兰查特模型。
二、郝塞-布兰查特模型的内涵
1969年,郝塞和布兰查特提出了情境领导理论,也称为郝塞-布兰查特模型。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被誉为本世纪重大领导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应该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也就是说领导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环境及员工的变化而变化。情境领导特别强调领导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此理论中郝塞和布兰查德将准备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的行为模式。郝塞-布兰查特模型如图1所示: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郝塞-布兰查特模型的方法
将此模型借鉴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即扮演领导者角色,学生即充当被领导者角色。如上图所示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郝塞-布兰查特模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即诊断学生成熟度。老师需要评估学生成熟度和学生在当前阶段的需求,如表1。 

 

 

第二步即约定教学方法。不同成熟度学生采用不同不同教学方法。此步骤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与学生约定学生所需的教学风格。针对上述四种准备度,教师可以采用四种教学风格,具体如表2。

 

 

告知型教学风格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少。在此风格中,教师对于R1类型学生给予明确的指导并近距离监督,以便帮助他们尽快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引导他们找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推销型教学风格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此风格中,教师对于R2类型学生既要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惰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又要耐心倾听学生想法、允许学生犯错,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的愉快的学习氛围。
参与型教学风格即支持性行为多,指导性行为少。此风格中,由于R3的学生主要是缺乏学习热情,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此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希望激发此类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授权型教学风格即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少,此教学方法主要是给予R4类型的学生广阔的空间,使得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四、郝塞-布兰查特模型应用到高校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成熟度的波动。总的来说,郝塞-布兰查特模型的应用能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增加默契的培养,并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就个体学生而言,学生成熟度是会产生变化的,因此在应用郝塞-布兰查特模型时教师必须时刻关注个体学生成熟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的能力与意愿是会相互影响的。这一特性增大了教师对学生成熟度评估的难度。
3、此模型的成功应用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具备极强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