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家争鸣是一场跨世纪的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关键词:自主;合作;展示;提升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乃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该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能力与知识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二)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图表归纳、小组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三)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各个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突破
这一时期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图表归纳,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可以采用制作知识卡片的方法,让学生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提炼关键信息。还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好,是孔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吧!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梳理,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表格见右侧)。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三、合作探究
进行小组合作,请4个小组A儒家思想教育组,B道家无为而治组,C墨家爱心感化组,D法家严格执法组中,7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诸子百家中各个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介绍其生平、主要事迹和主张,然后其他同学猜猜他扮演的是谁?
角色1:我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著名的教育家,我主张“仁”,以德教民,以礼治国,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有弟子三千,后人称我为“圣人”……大家猜猜我是谁?(孔子)
角色2:我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曾做过周朝管理典籍的史官,道家学派创始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角色3:我是孔子的学生,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为了我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迁,我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孟子)
角色4: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我主张所谓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荀子)
角色5:……(庄子)
角色6:……(墨子)
角色7:……(韩非子)
(设计意图: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凸现人物形象,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活动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巩固。)
四、交流展示
学习古代思想文化,关键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请同学们再读教材,思考讨论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有哪些积极作用?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而如今,老子的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孔子……
韩非子……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进行思维碰撞。并及时给予表扬,只要学生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样的!)
五、巩固提升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举行了一次“班级管理”的主题班会,小明同学主张“制定严格的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同学严惩”,其他同学有表示赞同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请思考: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来治理班级?
(通过这种假定思考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非常生动直观地了解诸子百家学说。)
六、课后作业
收集你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思想主张,将其做成知识卡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从《弟子规》入手,让学生感觉所学内容非常熟悉,从而想学;其次,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的能力;接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重复记忆;后来,联系实际,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实用性;最后,学以致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管理好自己的班集体。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改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互动良好,重点知识重点突破,落实力度大,比较成功。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角色扮演时,选派谁上台犹豫不决;一旦本组有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同学如释重负;交流展示时,也不能面面俱到,尽管教师有意识的想让每一位同学都发言,但是毕竟时间有限,可能会有遗漏。
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