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环保意识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

试论环保意识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

作 者:柳 明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八中学,湖南 414100)

摘   要:环境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从环境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使命和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两个方面阐明了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应成为青少年一代的共识。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教育;化学教师

引言
早在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身为中学化学方面的教师,深感环境污染已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危害。保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育人共识。
一、环境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又在“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要求学生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专门列了一大点:“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环境保护是从硫酸的工业制法一节中讲的,但实际上从初中就已经涉及到一些具体事例:如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的污染及防治,臭氧层的破坏,CO的毒性,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等。高中还有硝酸生产中尾气的吸收,高炉煤气和炼钢烟尘的综合利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煤的干馏等多处都提高环保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也反复强调有毒气体的处理,废液的回收等,可以说环保知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
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教育,既为高一级学校环保专业输送合格新生,造就一批环境保护高级人才,又面向社会培养大批的初具环境保护意识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学化学教师的使命。
二、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
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共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也包括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同时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2.1中学化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环境教育内容,要驾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科学知识,对涉及到化学教材的环境保护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1、了解大气污染与防治。明白大气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会出现大气污染。知道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以下几类:粉尘类(如煤烟类)、金属尘类(如铁、铝等)、湿雾类(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如:碳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2、了解水质污染及防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排放各种废水,使自然水系受到显著污染,水质普遍下降,可供安全使用的淡水更日显不足,就我国而言,据1999年统计全国废水排放量约401×108t,废水约197×108t,生活污水约204×108t,使我国不少地区的水质受到污染。由于自然水系受到污染,并且在某些地域日益严重,它与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地层下沉等公害一起,构成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环境教育任务。
2.2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科学素质。也就是必须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2.2.1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污染来自人类的盲目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范围大、危害时间长和污染易,治理难等特点,例如温室效应过度排放氯、氟烃类气体可导致大气臭氧层空洞,所涉及的范围达到若干万平方公里;一个流域的生态系统破坏以后,就已经丧失了相当数量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污染环境范围不算很大时还可以勉强治理,但一旦分散范围扩大,浓度降低,这时只能停止继续污染,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经历很多年才能予以消除。这也说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应该在污染形成以前而不应该在污染形成以后再治理。
2.2.2了解环境保护的目标。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持和改善的生态平衡,使环境具有较强的环境自净能力以保证人类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和生产。具备了良好的环境科学素质,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就会从思想上、行为上更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中学化学教师要树立既教育又育人的思想观点,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环境科学素质与国家教育部对环境教育的要求相当不适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升学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的制约,中学的教学仍处于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进行,环境教育虽有所重视,但也是轻描淡写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
在认识环境污染问题上,老师可组织学生做专题讨论:(1)你了解酸雨吗?(2)谁对这条河流的污染负责?(3)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将采用什么方法,重点治理什么污染等。在参与和研究环境污染问题上,可安排一些有关活动:如(1)参观本地的“三废”处理设施(或参观有关的影像资料)组织讨论。(2)从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参与有关的环境监测活动,提出治理的初步建议。(3)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中学化学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才可能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三、结语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环境科学素质与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相当不适应。好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师素质不相适应的状况。一些师范院校正在研究人材素质供需矛盾。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中学教育的要求;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正在举办环境教育培训班,以帮助在职中学教师提高素质。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边远山区)在中学化学教师的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素质还普遍较差,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工作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2(4).
[2]上海师范大学吴迪胜、徐祖辉等,福建师范大学化工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柳明,1968年11月,男,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本科,中教一级,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