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为明显且趋同的共性,会对他们的汉语习得造成不同程度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将结合大量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其中造成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的相关因素展开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期能够对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因势利导,助力正面因素,把控负面因素,全面提高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影响因素
引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这一群体由于所成长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一差异的研究,以期能够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提供有力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主体——学习者的地位需要得到充分尊重,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因素去确定教学方向、策略、目标及重难点。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各大高校中的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呈现迅猛增长趋势,笔者通过对他们的汉语学习过程展开观察,发现这一群体身上所表现出的个体因素存在一定共性,文章将结合其中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对其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为教育同行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面向中亚地区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一、正面影响因素
对于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来看,主要包含生理、认知以及情感方面的因素,而从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中来看,对其汉语习得产生正面影响的因素主要为情感因素,具体来讲有学习动机、态度以及性格三个方面,下文便对此三类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学习动机——目的明确,愿望强烈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公司在中亚地区开展商贸活动日渐频繁,对汉语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了大量增长,其高薪酬待遇也带给当地人足够的吸引力,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而言,是最为原始且现实的动力[1]。相关调研表明,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主要为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基于国家角度而言,双边贸易许多大量的汉语人才;基于个人角度而言,汉语的掌握能够为自身就业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石。所以,在许多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意识当中,普遍认为汉语非常重要,也正因为这种明确目标的驱使,使其汉语学习积极性保持高涨,有着强烈的学好汉语的愿望。学习动机作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来讲学习动机越强烈,最终学习的成功概率会更大,可见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着良好起跳点。
2.学习态度——易接受异质文化,态度积极
哈萨克斯坦作为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一共有131个民族,并且各民族都有着相异的特色与传统,也进一步促使这一国家的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与包容性,使其对异质文化更容易接受。哈萨克斯坦工业程度不高,直到现在许多生活用品依旧需要依赖进口,在与不同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也使得许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互渗透,并且渗透速度与商品的使用存在直接联系[2]。以往在哈萨克斯坦人民的印象中会觉得“中国货”质量不过关,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一定改善,来自中国的唐装、中国菜、工艺品等深受哈国人欢迎,也促使中国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有所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全面提高。随着越来越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到中国,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近身感受,使其对丰富、悠久的汉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而这一情感基础也促使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积极的态度。
3.学习性格——外向开朗,敢于交流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大部分乐观开朗,喜欢与他人交朋友,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愿意表现。通常在以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为主的班级当中,课堂教学氛围极为活跃,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倘若其中某位学生的声音更大且急于表达,其他同学才会安静让其表达完。这一情况在多国学生的汉语学习混合班中同样如此,在教师要求全体作答时,声音最大且最先出声的往往是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虽然常会因为急于表达而出现许多错误,但相较于羞于开口而言,这一性格更有助于汉语的习得[3]。此外,从某种角度来看,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的焦虑程度非常低,所谓语言焦虑也即是学习中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的胆怯、不自信的负面情绪,也正因为这种状态在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身上较少出现,侧面证明了这一群体的性格特征是有助于汉语习得的。
二、负面影响因素
对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习得形成负面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因素是因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存在明显特征差异,这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极为普遍;而另一种因素则主要源自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自身特性使然,下文便对此展开详细探讨。
1.过于依赖拼音,重听说轻读写
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母语为哈文与俄文,这两种语言都为拼音文字,基本上只需了解各个字母的发音与一定的拼合规律,便能够正确读出词语。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无法直接从字形上知晓读音,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而言要全面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在学习汉语的起始阶段,不仅需要纯凭记忆去掌握汉字的读音与写法,还需牢牢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对于已经习惯拼音文字的学习者而言,要想掌握由各种笔画构成的汉字写法非常困难。所以,在读与写的学习中,大部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会过度依赖于汉语拼音,普遍认为“汉语不难,但汉字非常难”。在初级班的学习中,经过两三个月后依旧有将近一半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依旧是照着拼音注解朗读而非汉字部分。而就算是已经能够正确认读汉字学生而言,将汉字正确书写下来依然是艰难任务,因此许多学生会对认读汉语,尤其是书写汉字表现出来畏难情绪,在大量挫败感体验下无法长久坚持练写汉字[4]。再加上日常口语交流无需书写汉字,甚至在给中国朋友发信息时用拼音也能让对方明白意思,久而久之则有很多学生对汉字形成一定的回避心理,这种听说与读写相脱节的现象会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而逐步体现出局限的负面影响,造成汉语学习的后劲不足。
2.缺乏勤奋精神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上文正面影响因素中有提到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积极性非常高,但相较于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努力程度与持久程度方面显得严重不足。大量调查表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通常在学习起始阶段会表现得极为积极性,接受新知较快,但时间一长,他们自律能力不足的特点便显现出来,经常会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数据表明,日韩国家留学生一学期的旷课率为5%以下,而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平均旷课率高达15-20%,甚至有30%的学生经常性地不做作业。如此一来,未经过重复性训练的短期记忆便难以形成深刻且长期的记忆,再加上经常旷课,学习积极性高以及敢于表达等优势便无法凸显出长期效果,即便是在前期的汉语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更加勤奋踏实的日韩学生拉开差距,并且汉字的认读水平也会逐步退后。此外,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的邻国,在汉语学习方面较其他国家更为重视,大多数学生前往中国学习都是由家长决定的,也正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多数来自于外部动机,大部分学生只为了拿到不错考试成绩与一纸结业证书回家交差,而能够对学习产生持久激励的内部动机较为匮乏,也就导致经常出现旷课现象。再加上哈萨克斯坦国内教育风气一直存在不良之风,在考试中相较于欧美、日韩学生更愿意独立完成的情况来看,很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会交头接耳、相互抄袭。正因为勤奋精神与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导致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负面影响。
3.语音、语调及语法方面存在较多偏误
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特定的语音体系及发音特点,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要想正确发出母语中并不存在的语音,便显得相当困难。比如,俄语中的小舌颤音P[p]便是许多俄语学习者的难点,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其中日本人会对前后鼻韵尾n[n]和ng[ng]难以区分与掌握;韩国人则难以掌握舌尖后擦音r[r]等等。而在哈语的突厥语系当中,汉语中的所有辅音与元音都能够找到对应音位,所有不存在先天性发音障碍。而相对来讲,母语为俄语的学生要比母语为哈语的学生在汉语习得中更加困难。正如上述所言,对于大多数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讲,汉语发音并不存在难度,只需克服部分习惯性错误便可,比如有的学生习惯将前、高、圆唇原音[ü y]发出后、高、圆唇原音[uu],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提醒与多加练习予以改正的[5]。然而,在整句、整段的汉语表达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便会出现显著问题,比如读音无轻重、词距无间隔、声调异常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母语是没有声调的,所以在掌握汉语声调方面便是重难点,而这一现象在本国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主要是因为在本国学习汉语时未能及时进行准确的纠正,久而久之则形成语调“顽疾”。此外,俄语和哈语相较于汉语来讲,其语序更加灵活,其宾语可自由放置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其他部分也可跟随需要进行顺序呼喊,并不会对意义表达造成影响,因此许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句子的语序、词序非常难以适应,种种类似与“我中国来自”,“可以我……”等语法错误市场出现,再加上他们表达欲望的强烈以及对自身错误的高容忍度,使其在多次纠正后依旧存在这方面问题,对其汉语习得形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之前,通常都会先透过自己的母语对目的国的文化、习惯及语言特点进行了解,知晓语言学习中的重点与非重点,同时要想学好一门外语,还应对这门外语找到兴趣点,勉强自己对这门语言倾注情感。纵观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鲜明特点,其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其汉语习得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倘若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其中的正面影响因素加以善用,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负面影响因素进行把控与引导,便能够有效提升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更利于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嘉琦. 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排孜丽耶·吐尔松.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6.
[3]沈凯旋.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语块教学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6.
[4]符冬梅,易红.在华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国别差异性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04):182-184.
[5]裴丽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口语请求-回应言语行为语用失误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03):93-96.
作者简介
赵麦玲,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俄语语言国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