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

作 者:殷翠萍 (淄博第四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语文,犹如七色光,散放着光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组合成的斑斓世界,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
光彩一:语言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怆与苍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自然与华美;“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的细腻与脱俗。这些优美的诗文,哪一处不能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呢?
光彩二:自然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春的盎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夏的妖娆。“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是秋的神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冬的童话。春、夏、秋、冬,无一不美,让我们拥抱自然,沉醉自然。
光彩三:意境美
黑格尔说:“意境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胸襟的想象,它用图画般的明确的感性表象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显示出人类的最深刻、最普通的旨趣。”我们来看一首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传扬州有二十四桥,一桥一景,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又一说二十四桥即吴家桥,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亭亭玉立在桥上吹箫,因此得名。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离开扬州之后,仍然魂牵梦绕;这首诗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在扬州为官的友人韩绰,在这秋深月明之际,你是否在与你的某个或是诸位红颜知己们在吹箫按曲呢?这里将想象中的情景与古时的传说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仿佛想见到月上中天,晚风习习,吹箫的美人冰清玉洁,风情万种,依稀听到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简直是梦里江山……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即使是没有去过扬州的人们,读到此诗,也定然会在脑海中浮想联翩,那美丽的情致久久萦绕在身边……
  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氛围。一轮明月、几滴梧桐雨,一支芦管、几朵牵牛花,都营造出美的意境。
光彩四:人物形象美
体验人物形象之美,可以使学生完善美的人格,实现美的行动;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实现最佳的审美心态,提高审美素养。例如小说《荷花淀》,作者着力刻画了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水生嫂”的形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深深体验到那种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学生总结说,“水生嫂”就像淀里的荷花,美丽绽放。再比如豪放词《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这是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这是何等超然的情怀。词人胸襟旷达超逸,气概清旷豪放,学生读来禁不住说:心胸为之舒阔。
光彩五:情感美
  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揭示词人缠绵悱恻的内心世界;“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感受到的是李密至情至深的反哺之情;对祖国的爱,有谁比艾青更深沉:“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是爱斯梅拉达无私的爱激起了伽西莫多灵魂深处的良知——研读课文中这些感人的形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辨别社会中的美与丑,成为审美情操高尚、情感世界丰富的人。
  光彩六:文化美
古代饮食与现今有所不同,成语“饔飧不继”原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后形容生活十分穷困,这里“饔”“飧”分别指早、晚饭。追溯先秦时期,或许限于生产及生活水平,那时人们一日只吃两餐,早饭称饔,晚饭称飧。早饭在太阳升至东南方的巳时,也就是上午9点左右;晚饭在太阳坠入地平线之前的申时,也就是下午4点左右。古人讲“不时不食”,即不应在不该吃饭的时间吃饭。课文《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指天刚亮,大约在卯时(5至7时),本不是吃饭的时间,项羽提前开饭,表现了他要犒赏将士、剿灭刘邦的急切心情。当然,此时吃饱喝足的项家军果真去攻打没有进食甚至没有起床的沛公军应该占有先机。
……
光彩七:创造美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的美会转化为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进而可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所以,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朗诵,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我们学校“春天送你一首诗”的大型诗歌节朗诵会已经举办了十三届,学生对每一首诗,每一节,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字眼都是精心推敲,反复玩味,多角度领会美的意蕴,如何抑扬顿挫,也是反复揣摩。比如,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有这样的诗句: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夏日黄昏,细雨濛濛,日光折射,形成虹霓,蛙声骤起,红莲吐焰,画面上有声、有色、有光,极富于立体感。黄昏细雨的莲池,之所以出现生意盎然、热烈欢快的景象和气氛,原因是一位少年在这里等一位“小情人”。人乐,则景物无不欣欣然而乐。
一个诗节的成功朗诵,综合欣赏了诗歌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情感美、文化美,同时完成了诗歌的再创造,达到了创造美。
写作更是这些美的综合体现。摘录一首学生的诗作:
明天
牦牛拖着一身的忧伤
趟过蓝月谷
洗掉的悲哀
越过皑皑的雪山
骊马摇着一身的孤独
结秋霜于银蹄
踏平的迷惘
行过广袤的黄沙戈壁
在彤云密布的天空下
车怠马烦
可悄悄
虹销雨霁
一切都亮了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是多情的沃土,盛产的宝物,思想的结晶、情感的流溢、文字的精妙,琳琅满目……”是的,让我们走近魅力语文,找寻绚丽的七色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