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阅读引领数学学习,帮助小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用阅读引领数学学习,帮助小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作 者:王晓军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必须让学生把基础夯实,才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自主学习;数学思维

引言
通俗地说,数学阅读就是学生通过看数学题目达到理解它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已知什么,未知什么,需要解决什么,不断发展数学思维,最终达到不断提高理解数学语言水平的目的。这样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发展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要加强课堂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重过程,真正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充满热情,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不断发展其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教材特点,借助教材范例,明确数学语言训练的注意点,并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完“长方体的体积”后,学生对“用底面积乘高求出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已比较熟悉,于是,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所学过的求体积的方法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有关求体积的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等),使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中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一点拨,学生马上就跃跃欲试,都信心满满的说着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正确。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的阐述,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先将圆柱体按圆底面的半径分成相等的若干等分,然后相对拼出一个类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这时候长方体的底还是圆柱体的底,长方体的高还是圆柱体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体也是如此。这样看来,阅读和积累是理解的前提,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一定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一旦有了求知欲,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阅读教学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他们才可能摆脱题海,提高学习能力,才能通过读书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虽然小学生阅读能力正在形成的过程中,但是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要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归纳、比较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应该侧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把学生的“读会”转化为“会读”,可以说,“读会”只是一种结果,可能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会读”则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力。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较低,更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只有这样,低年级的同学才能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等他们到高年级的时候,其阅读能力才会达到相应的水平。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觉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并力求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到位的情况。学生在课后也应该进行必要的阅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养成良好的复习的习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课本是数学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文本,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必备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数学课本的使用,尤其是对教材中涉及的典型的例题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理解。教师要侧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三、重视关键词句,提高数学思维
1.让学生在推敲中阅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同一”“不相交”“两条”等关键性词语,让学生在联想中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学生对“不相交”的正确理解,可以通过对关键性词语的推敲,并通过实物观察使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关键性词语,明确关键性词语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同一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饲养场共养兔420只,其中黑兔只数和白兔只数的比是3∶4,黑兔和白兔各有多少只?”其中,关键句“黑兔只数和白兔只数的比是3∶4”可以换成“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3/4”,“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0.75倍”,“白兔只数比黑兔只数多1/3”,等等。这样,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变化,会使概念的特征更为明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变化中得到提高。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并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候.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2016.
[2]李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