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快素质教育进程。小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数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萌芽阶段,本文从如何培养小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生活引入、分析比较、实际运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数感;计算能力;有效提高
前言
当代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认知,进而形成的关于学习数学的心智,数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认清数学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提高具体的数学运算能力。在小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教师设计同一个问题,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学生往往产生不同反应的反映,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数学的各种变量没有初步的认识。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1、生活体验法
1.1 在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
数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学习数学,就应该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最简单的具象化的方式就是和生活实际想联系,让数字充满生命意义和具体形象,让数字的形象贯穿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数感。比如,数学中“参照物”一词的理解,是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常常遇到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非常的抽象,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数学名词具体化是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体验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体验一次火车旅行,观察窗外景物的动态,记录自己的感觉,思考什么是参照物。其实,无论教师如何认真讲解,都不如学生在生活中真正的体验一次,在体验中顿悟数学的奥秘。
1.2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赋予数字生活意义
有些数字化的概念,即使学生认真听教师认真讲,学生还是很难掌握数字的具体含义。而学习数学不同于学习其他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只有真正的理解数字的含义,培养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拥有好的计算能力。将数字的含义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头脑中难以理解的数字符号变成具有生命的物体。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单位“米”的认识,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有关计量单位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根据步数的距离,估算出自己家房屋室内面积的平方数。又比如,数学中对于时分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佩戴手表认识时间。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换算,让学生熟练掌握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也让小学生学会认识钟表这个生活常识。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新课改后于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给全体学生设定一个情景,小学生在固定的情景设定中,将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不一样的数学感知反映,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乐趣,以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儿童节的时候,学校为每个班级发放糖果200个,没班学生数量为36名,一共有5个班,那么学校一共发放了多少个糖果,每位平均最多可以分几个糖”。在情景设定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运用所学的计算能力进行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3、实践应用法
如何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使用价值,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学过程必须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回归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联系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量、时间、面积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预估算能力,引导小学生不断到生活中体验数学预估算能力,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一切与数字相关的事情,比如家庭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是多少,居住小区的路灯有多少,每栋楼之间的距离是多远,地下停车上的面积有多大,电梯到所居住楼层需要多长时间,平均一层用时多少等,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非常有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难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让学生亲身实践,体会不同的生活经验所带来的不同数字感知能力,本文通过生活体验法、情景设定法、实践应用法等讲解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希望多年所得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永.在寻找数学关联中发展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的.
读后感[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3):55-58.
[2] 李朝霞.对大班一次数学教学活动的评析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3(2):96-97.
[3] 何 维.浅析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导 [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9):296.
作者简介
贾瑜;正定县子龙小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