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的策略,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高效整合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把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高效整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学习数学中表现出来的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数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为了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性、发展性,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经过小学生努力就能达到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数感,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品质和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对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敏感和适应,进而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数学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整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发展的较快,但是还处于转型期,在教学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借鉴方法,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素养,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虽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率较高,但是许多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为了保证投影的效果,经常在窗户上安装厚厚的窗帘,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在看投影的过程中感到疲劳,也很容易制约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示速度较快,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是站在站在屏幕前讲解,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师生感情变得疏远。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通常会用传统观念教学,学生只能从教师那里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思维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才能实现自由的驰骋,现代信息技术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学生们一种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兴趣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信息技术通过图、文、音、像并茂的结合来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感,这样能突破学生的视觉限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其核心素养,以及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也可以化静为动,教师授课时制作合适的课件,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授“轴的对称”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会飞的蝴蝶,当蝴蝶由一个点越飞越近,最后炫彩缤纷落在屏幕上时,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再让同学们仔细看, 由于两个翅膀的运动不断重合,进而轻松地让同学们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在教学时,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这才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核心所在。
2.改良数学教学的形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高效整合,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如在进行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几种常见的线型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图像了解各种线型的特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知识都是表面的,因此在运用这些知识解题时仍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改良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和讲解直线、线段和射线这些抽象的知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3.采用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如在进行多边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观看数学模型,加深对多面体的了解。如可以把粉笔盒近似看成正方体,钢笔可以近似看作圆柱体等等。通过生动形象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对象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引发学生构思与想像,然后通过各种推理和演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多元、实用。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能够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8):115-119.
[2]曾万强.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31-232.
[3] 何永强.基于核心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信息记录材料,2018,(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