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对策

新时期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对策

作 者:宣邦基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心校,浙江 台州 317004)

摘   要:新时期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转变新的教学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逆向思维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辩证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小学逆向思维的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浙江省教材分析目前小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阐释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推动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逆向思维;新时期;有效对策

引言
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所谓可逆能力是指重新确定心理过程方向的能力,即从正向思路转变为反向思路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规定了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思维培养是指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按照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划分,一个人的思维可分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处于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逆向思维也就没有正向思维,没有正向思维也就没有逆向思维,它们相辅相成。 所以他们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很少,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生活引路,认识特点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通过逆向思维创新的例子,运用逆向思维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从生活中创造新的思考点给予启发。
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搭建尚未完成,就需要教师引导着去提高自觉思考意识。教师在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和关注后,运用以往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启发,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对自我评价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生活中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水中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原因就是水中加入盐后溶解,溶液的密度变大造成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教师在科学课中应当让学生自行实践得出相应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然盐可以让物体浮起来那如何再使物体下沉呢”,这样学生就会利用逆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盐水中再加入清水的结论以此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组“互逆”的知识内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
2、规律运用,训练技能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力、记忆力和可塑性强,学习科学可以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之后初高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当下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教师依然没有打破浅层教学的思维定势,单一的向学生输出知识,学生得不到有效思考,一节课的知识传输最后变成了“机械训练”下的废料。
由于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没有被完全开发,所以小学科学中的定义、法则等的运用通常都是正向的,逆向的往往会造成学生不能灵活应用,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掌握定义、公式、法则等,还应该学会怎样利用逆向思维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导,例如小学五年级《浮力》一课的实验教学,在设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的受到浮力时,课本中给出演示实验,学生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由此学生会想到浮力大小就是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小(物体排开的水量),如果物体的体积一样,排开的水量就一样,同样浮力也一样。这样渗透逆向思维,学生会想出用一块橡皮泥做成与这块上浮物体一样大,测量这块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量其水中的重量,相减得出其浮力。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3、能力提升,解决问题
由于小学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小学时期是成长时的重要阶段,对科学产生兴趣和掌握好学习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学校必须保证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感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有效革新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创新应用。
比如在五年级《给铜球加热》这节的内容是设计实验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来验证金属是否会热胀冷缩,教师按照传统的实验步骤进行示范就是用酒精灯加热铜球放进钢圈发现不能通过,在冷水中冷却后再放进钢圈发现可以通过,所以可以证明金属会热胀冷缩。但是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教师需要增加一个必要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因此学生想到不是只能加热铜球,铜圈同样可以采取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加热,铜球就轻松的过去了。学生在双向的实验中获得了特殊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完成科学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结语
小学是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要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逆向思维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学习,才能加深对逆向思维的理解,不断升华,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同时,教师在构建有效课堂时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指向,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将逆向思维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构建小学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广发. 精心设计科学练习,培养初中生的可逆思维能力[J]. 安徽教育, 1985(12).
[2]张德清. 由新课改所引发的教师观念的变革——兼论逆向思维的培养[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2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