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 者:鄢湘南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思考,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数学应用五种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及解决问题的四种数学能力。此外,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选择有效策略加强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性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社会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所教内容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学习数学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充分合理的运用这些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意识。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个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以及条形图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愿意玩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把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随机出50道有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看看哪组学生做得又对又快。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把生活知识融入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用于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这种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态度,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如在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如给学生创设去商店买东西的场景,小明去商店买铅笔,每支铅笔0.25元,如果买5支,一共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许多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除了可以用加法进行运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学会用乘法计算,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如在学习升和毫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容量的单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的教学情境,如动物聚会,百兽之王老虎与狮子比酒量,老虎一口气喝了10杯毫无醉意,而狮子只喝了5杯就醉倒了。老虎和狮子使用的杯子大小相同,请问谁的酒量更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容量相同的壶中注入水,然后再把水倒入杯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10杯酒的升数比5杯酒要多,因此喝10杯酒的老虎的酒量比5杯酒的狮子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深入认识,找出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防止学生混淆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
4.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形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素养。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12根小木棒,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学生通过动手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平均分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知识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效率。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立足点,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逻辑思维等核心素养。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叶鸿琳.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82-83.
[2] 陈六一,陈刚.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兼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现[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45-48.
[3] 文世全.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122-123.
[4] 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2-78.
[5]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