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篮球教学中运用组合技术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篮球;组合技术;教学训练
组合技术是指运动员在运用技术动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将两个以上技术动作组合运用,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整体。由于组合技术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了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促进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1、运用组合技术的重要性
篮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取决于该系统的良性运行。但是,也难免出现偏差,造成掌握技术动作的周期延长,技术环节上脱节,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组合技术正是为了弥补这种现象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经常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依靠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篮球教学的特殊性和训练的定向性,对技术动作的最优化配置组合。通过合理的组合与有效的运用,来弥补传统教学中掌握技术动作周期长,运用能力差,技术脱节的缺陷。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较多的技术动作,为通过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创造有利条件。
2、运用组合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对抗性、多变性、欣赏性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一切进攻技术的运用都是在高速、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对抗,反映着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反映着运动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因此,运用组合技术教学时,要考虑上述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2.1 提高篮球悟性,形成整体技术观
悟性的提高,就是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悟性高,技术运用合理,临场或课堂教学应变性强,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悟性低,则相反。
运用组合技术时,教师要主动导其惑,全面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感性认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篮球理论水平,让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理解篮球运动。随着理论知识的丰富,感性认识的提高,来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对组合技术形成一种整体观念,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使学生明白,组合技术的运用,不是单个技术动作简单相加,而是技术动作综合运用的体现。这种体现,有利于篮球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2 注重教学与训练的双重效应
教学与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二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组合技术运用于训练时,运动员能顺利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运用于教学,学生基本功相对较差,动作技能学习能否顺利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运用组合技术的教学,既要考虑教学因素的特殊性和主导性,又要考虑训练的定性。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2.1 运用语言、示范功效,突出教学的主导性和特殊性
运用组合技术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和示范功效,突出组合技术教学的主导性。通过准确的语言,正确的示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技术表象形成整体效应。克服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运用的片面理解和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环节脱节。
2.2.2 学练结合,注重教学与训练的转换
学中练,练中学,边学边练,是体现运用组合技术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组合技术运用能力的最佳环境。
一般情况下,教学初期运用组合技术时,教学占主导地位。通过语言和示范,对组合技术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围绕整体效应,选择一些专门性辅助练习,逐步过渡到组合技术的完整练习。此阶段重点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并使学生明白技术动作组合的原理、易犯错误、动作的关键等。当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组合后,训练要发挥主导作用,重点是学习过程中对训练的运动量、强度和练习质量等控制。学生实际水平,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使学生组合技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2.3 注重技术共性,发展技术个性
技术的共性和个性,是运用组合技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共性技术反映组合技术的整体运用设计,以常用的基本技术设计为主。如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运球急停急起、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高手低手投篮、移动技术等。而个性技术则是在特定环境下,适合个人特点的组合技术的体现,以难新技术为主。如急停跳起投篮、后转身运球突破、急停突破投篮、移动技术等。
运用组合技术时,根据技术动作的个性与共性,可采用固定技术与不固定技术组合,随机性技术与多样性技术组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与训练,抓共性,促个性,通过共性的提高,促进个性的发展。
2.2.4 注重组合技术运用的合理性
组合技术教学,组合技术运用的合理与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与否。合理的组合技术教学要抓好讲解与示范的衔接,教学与训练过渡的衔接,技术环节间的衔接。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由分解到组合的技术过程,对学生产生影响,来促进组合技术运用的提高。
3、结束语
组合技术的运用,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只有把握其规律,采取有效的管理与策略,才能提高组合技术的整体运用能力,教学训练就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