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然角就是一个能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最佳场所,是激发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很好的一个智慧角,更是培养幼儿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基地。但从很多中班的实际现状来看,发现自然角没有很好的被老师所重视和利用,缺乏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等特点,教师也没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幼儿只是在教师的分配下被动的参与护养、浇水、记录,这不仅失去了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观察,也失去了自然角应有的教育价值。其实自然角对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其他教育途径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在自然角中以多元化记录为载体,对中班幼儿自然角观察力培养研究很少,借此,我们想以此验证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创设科学童趣的自然角环境(环境区块的设置、应季内容的选择)指导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顺序法、比较法、追踪法)、开展多元有趣的观察记录(个体记录袋、小组分享袋、亲子互动袋)来丰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喜爱动植物关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多元记录;中班幼儿;自然角;观察力;培养
正 文
一、问题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建议中有提出:“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还提出:“鼓励与引导幼儿用绘画、照相等方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中班幼儿虽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但还是具有以上这些不成熟的生理特征,那么,如何抓住自然角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让幼儿主动的“观”、仔细的“察”、个性的“记”,享受参与观察、探索、记录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呢?记录表的设计与使用对培养幼儿在自然角中的观察力就尤为重要了,它是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自然角活动的一种最有效的载体方式。可是,我们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发现记录表的使用基本只有涂鸦、符号、表格、影像四种方法,缺少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我们想尝试以多元化的“哇时刻记录”为载体,对中班幼儿自然角观察力培养做一个行动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中班自然角观察记录,让幼儿运用喜欢的记录方式去呈现自己的发现,感受记录过程的快乐,推动幼儿观察力的有效发展,使他们能真正爱上自然角,关注和喜爱这里的“好朋友”,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实施
1.创设科学童趣的自然角环境
在4~5岁年龄段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有更好的观察力,因此,我们通过“自然角”这一载体,创设科学童趣的观察环境,提供适宜的观察材料,帮助幼儿通过阶段性的观察与记录,不断积累观察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那么,创设怎么样的观察环境才是适宜中班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呢?
(1)环境区块的设置
我们创设了多元观察区块,以充分调动幼儿个体、小组、亲子的参与积极性,如自助区,主要投放幼儿观察记录本、家长记录纸、工具铲与营养土、幼儿插牌,供幼儿自主取放;个体花卉区,主要投放幼儿自制装饰的花盆、营养土以及各种品种的花卉种子;小组蔬果区,主要投放五组长方形蔬菜盆、营养土以及蔬果苗并进行数字1~5组的编号;亲子动物区,主要投放幼儿自带的各种水养动物;成果区,主要呈现幼儿阶段性成果照片。各区块的设置错落有致,能充分考虑到幼儿参与人数、身高等因素,注意安全性、美观性、层次性,极大的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也使得我们的自然角创设有了初具的规模。
(2)应季内容的选择
应季内容的选择对动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期初家长会,作为特色版块进行了集体的商议,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培养中班幼儿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利用多元式的观察记录对幼儿观察力培养,另一方面邀请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快乐的护养中来,然后孩子感受到亲子一起观察、护养的快乐。经过家长们的商议,最后我们将个体护养的花卉定为春暖花开易生长开花的牵牛花、向日葵、报春花、波斯菊、白晶菊、蒲公英、凤仙花,让幼儿观察幼儿自己种养的各种花卉从种子到叶子再到开花的成长过程;将小组护养的蔬果暂定为超市易能买到的草莓、辣椒、西瓜、番茄、南瓜种子,主要观察小组内护养的蔬果的成长变化;亲子护养的动物以幼儿自身喜欢的水生动物为主,如乌龟、泥鳅、金鱼、蝌蚪等,主要观察动物每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变化。这些内容的选择也是为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日后一系列的细致观察而做好铺垫。
2.指导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
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该运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去指导他们观察物的成长变化,以逐步提升他们观察力,我们在活动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也了解了在自然角中培养中班幼儿多方位多感官的细致观察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进行合理借鉴与运用,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去观察自然角的各种动植物。
(1)顺序法
我们以一定顺序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例如在观察花卉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的叶子,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这是基础的观察法,需要幼儿人人掌握,这样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一系列观察打好基础。
(2)比较法
我们引导幼儿对两个同类种植物或不同类种植物的现象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点,鼓励幼儿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能细致地观察。如我们带幼儿观察、比较小组护养的蔬果番茄与草莓叶子的区别,玉米与南瓜叶子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种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3)追踪法
随着幼儿对以上两种方法的掌握,我们开始引导幼儿对种植物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使幼儿能更全看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幼儿护养的各种花卉,从一粒种子的下种,到慢慢长出小苗,又到长出一片叶子,到长出很多叶子,到最后的开花,每天都会有幼儿在花卉前与小伙伴交流着自己发现的新变化,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学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
3.开展多元有趣的观察记录
当幼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之后,记录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幼儿观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年龄不同,记录方式也不同,我们根据自然角三组内容,尝试从个体、小组、亲子三维角度展开哇时刻多元记录,让幼儿运用喜欢的记录方式去呈现自己的发现,感受记录过程的快乐,推动幼儿观察力的有效发展。
(1)个体记录袋:也称自由记录本,观察内容为各自护养的花卉种子,如何慢慢长大开花的过程,上面包含每天的天气、是否浇水,是否晒过太阳,是否松土过,今天的变化记录,记录的形式较为自由,特别是最后一栏,幼儿都有自己的创新记录方法,从最开始的图画记录,到符号记录,到现在的图画与数字的记录,教师主要侧重从个体观察方法上对幼儿进行多感官多角度观察力的培养。因幼儿每天都在做记录,可以说是日记录,观察的时间也是很自主的,来园、课间、餐后等空闲时间都可以去看,记录的要求也很弹性,如果今天没有新的发现可以不记,等有新的变化再记,这样既提高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又可以减少时间的隐性浪费。
(2)小组分享袋:与小班时相比,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同伴间的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种植一种蔬果是可以尝试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理分工,人人参与栽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同伴间会产生认知、经验等方面的冲突,随之而来的就是疑惑、问题与讨论,鼓励组内的幼儿积极展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方法探索,教师可以参与到每组中,主要侧重通过同伴间的记录展示,帮助幼儿看到别人所观察到的与自己组不一样的细致之处,在分享、对比中使幼儿的观察更更具广度和深度,因蔬果的种植不是一两天就会有变化的,是需要有阶段性的,因此,小组式的观察记录以周记录最为适宜。
(3)亲子互动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我们将观察内容定为亲子合作式动物饲养,有应季的小蝌蚪,也有金鱼、乌龟、泥鳅等的饲养,这些动物吃什么?喜欢住在什么样的环境?该如何来照顾它?最近都有些什么变化?我们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根据幼儿每天的观察与表达,请家长用漂亮的图形纸用哇时刻语句记录下幼儿独特的发现,以帮助幼儿及时分析并调整下一步饲养方案,鼓励幼儿继续饲养下去的耐心和积极性。互动袋主要呈现在动物区的墙面上,供家长、幼儿随时翻阅拿取交流与插入记录。教师主要侧重通过亲子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前的交流,锻炼幼儿关注事物的耐心和敏锐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因动物的观察是偶发的,也可能是阶段性的,因此以月记录为宜,有了家庭的参与与重视,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了更快的提高。
三、研究成效
1.提高了各种能力
(1)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自然角中,我们尝试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分析比较,掌握了多种观察自然角的方法,学会了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2)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个体观察、小组观察、亲子观察,锻炼了幼儿观察的持续性。另外,教师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往下观察物体,培养了幼儿有序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3)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经常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或者小组面前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把每次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在大胆表述和分享交流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4)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自然角每天有值日生轮流照管,责任到人,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心,因此,老师也逐渐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管理方法。如动植物名片、照料卡、假期宝贝领养等。
(5)记录能力得到提高
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让幼儿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总结,记录的细致性大大提高,从开始的符号到画图再到数字最后再数字与图画的结合,无不体现了幼儿记录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了家园互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也参与到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来,从自然角材料的收集、环境的创设、资料的供给、调查表的研究、观察记录的参与等,都给予我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们在生活中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并丰富孩子的相关知识。
3.提升了科研能力
教师积极阅读相关书籍和理论、探索指导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积极设计课题教学活动、实验活动,撰写论文和案例。
结 语
我们的研究虽然对幼儿在观察力上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观察的坚持性不够,虎头蛇尾,幼儿的观察记录形式还可更丰富、便捷、个性化;对个别弱势幼儿的观察记录需更多的关注,引导幼儿多种观察方法的掌握,能迁移经验进行有效的记录;自然角中可供幼儿持续观察的实验不多,还需多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以吸引幼儿始终积极参与。希望我们的实践研究能在下一阶段的实施中能有更好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OL].
http://www.edu.cn/xue_qian_news_197/20121019/t20121019_858538.shtml 2012年11月.
[2]张伟多方面挖掘自然角的教育价值[J].早期教育,2014.9
[3]卡西˙纳特布朗. 读懂幼儿的思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
[4]刘晓颖. 发现儿童的力量[M].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6.